用AI为管线做“肠镜”,城建学院师生开展校园地下管线智能巡检

时间:2025-04-09浏览:0

如果把校园比作人体,地下管线就如同肠道,而我们的智能巡检就像一次精准的肠胃镜检查……”4月8日一堂开在校园里的实训课上,95后博士朱彦臻以生动的比喻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当天由城市建设学院党总支书记周俊炯、市政工程专业主任姚欣宇和朱彦臻带队,学院师生联合公管处工作人员在翠苑校区共同开展了校园地下管线智能巡检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将实验室的地下管线智能巡检机器人应用于真实校园场景,通过科技赋能教学,实现了党建联建与劳动实践的双推进,成为一堂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专业实践的活课堂 

科技助力,精准巡检

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巡检已成为管网维护的重要趋势。姚欣宇介绍道:此次使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集成了图像采集、障碍识别和远程控制等功能,能够高效完成地下管道的巡检与病害信息采集,为校园管网管理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师生团队以翠苑校区的雨水管线为对象,按照设备部署—启动巡检—图像记录—病害分析的流程展开作业。巡检结果显示,部分管道存在污泥淤积、过流断面不足等问题,局部区域还发现了管道剥落和裂缝等结构性病害。这些数据已提交至公管处,为后续的管道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专业支撑,实践育人

市政工程技术2403班的阮善敏同学在活动后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这是我第一次操作地下管线机器人,没想到技术如此先进。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为校园基础设施管理贡献了力量,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专业学习的价值。

地下管线智能巡检活动对应是《市政管道工程施工》这门课,活动背后是城市建设学院今年来聚焦“岗课赛证”所做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方面,学院依托企业资源,开发全国首套地下工程系列化新型态教材及《管线巡检机器人操作》“口袋式”教材;在教学设计中引入真实工作场景,构建多维具身教学生态情境,实现课堂与岗位对接;通过情境更迭与个体行动数据动态追踪,提升学生的临场感、实践能力与深度学习效果。学院师生曾在2024年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政管线(道)数字化施工”赛项斩获一、二等奖。

党建引领,赋能未来

此次活动是城市建设学院深化三全育人、推进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2024年9月,学院市政+党支部、建工+党支部与校公管处所在的直属第九党支部签署了党建联建协议,共同推动校园管理相关的实践教学改革,包括道路维修、设施维护及工程造价预算等专项劳动。通过校园地下管线智能巡检开展劳动育人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提升他们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

城市建设学院党总支书记周俊炯表示:我们以‘学在校园、用在校园、服务校园’为路径,通过功能型党支部建设和‘元气公社’党建品牌打造,持续提升师生服务校园建设和行业发展的能力,培养兼具技术技能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此次智能巡检活动不仅展现了科技在市政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也为学院党建与专业实践的深度融合树立了典范。未来,学院将继续探索创新,为校园建设和行业发展注入更多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