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控制学科教育开拓者——钟士模

时间:2015-05-07浏览:157

 

       钟士模,原名钟子范,生于1911年7月8日,卒于1971年5月11日。浙江浦江县。系浙江省严州师范学校(浙江省立第九师范)讲习科第三届学子,1928年6月毕业。193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后来到著名学府清华大学,1943年取得学校资助留美资格,入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194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仍任教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时任教授。从建系伊始到1966年的七年中,累计开设了四十一门新课程,累计培养了1179名毕业生,累计完成了9项重大科研项目。当年受钟士模教诲培养的自动控制系毕业生,现大都已成为航空航天控制、核能控制、机械自动化、电子技术等部门的技术骨干和技术领导,其中不少人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知名专家和学者。

        钟士模发起并参加了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创建工作。1961年,中国自动化学会正式成立,著名控制论科学家钱学森当选为理事长,他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此后曾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电工专业教材编委会主任兼电工学及电工基础教材编审组组长、国家科委自动化科学学科组副组长、《自动化学报》主编、《高等学校学报(电工、无线电、自动控制版)》副主编等。     

     钟士模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中清华大学委员会候补委员、委员。自1954年起,连续几届当选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代表。为表彰他在教学和科研上做出的业绩,被推荐参加1956年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并受到教育部的奖励。   

    钟士模电机工程和自动控制工程学家,中国自动控制学科和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创建人之一。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自动学与远动学专业和自动控制系,建立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的自动化学科和教学体系。主要论著有:《同步电机的负阻尼原因的研究》、《过渡过程分析》、《电子式脉冲调节器》、《拉普拉斯变换法优点的扩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