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为切实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现就全市工会系统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论述、对传化集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工会主责主业,通过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健全我市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不断提升各级工会服务保障能力,深化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持续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凝聚起“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的磅礴伟力,在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杭州实践中展现工会新担当、新作为。
二、总体目标
围绕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主题主线,聚力实施“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协商协调、权益维护、素质提升、困难帮扶、品质服务、数智赋能”等八大工程,着力构建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推动形成“职工得实惠、企业得效益、经济得发展、社会得稳定”的和谐劳动关系新局面,用三至五年时间形成一批创新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以杭州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先行探索为全省全国提供实践范例。
三、主要内容
(一)实施思想引领促和谐工程——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正能量。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夯实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思想政治基础。开展职工理想信念教育、时事形势教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引导职工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打造具有新时代杭州特色的职工文化,着力为职工构筑共同精神家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增强广大职工推进“两个先行”在杭实践的使命感责任感,铸牢杭州职工的精神内核。
(二)实施组织建设促和谐工程——夯实基层基础,民主管理提实效。坚持党建带工建,健全组织体系,推进企业普遍建会,深化基层职工之家创建,抓好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夯实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基层基础。积极推进市、区县(市)两级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建设,健全完善以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董(监)事等制度为重点的“3+X”企业民主管理模式,依法保障职工民主权利,切实提升企业民主管理水平,以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企业单元为载体,不断丰富拓展基层民主实践。
(三)实施协商协调促和谐工程——稳定职工企业,共建共享促共赢。健全落实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三方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从源头上发展和巩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扎实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深化集体协商“稳就业 促发展 构和谐”行动,形成集体协商在工资收入分配中的共决机制。持续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指导新业态行业、企业开展集体协商,让职工共享发展成果。大力推动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积极倡导“以技提薪”,助力“扩中”“提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实现职工和企业共赢,推进加快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
(四)实施权益维护促和谐工程——维护政治安全,化解矛盾在源头。坚持以职工为本,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反映职工群众呼声,建言献策、源头参与涉及广大职工群众尤其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政策法规的制定完善,推动健全劳动保障法规政策体系。建立工会劳动关系发展态势监测和分析研判机制,深入开展职工队伍稳定专项排查化解,不断完善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预防和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全面提升劳动关系风险防范化解和预警处置能力。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升职工法治素养,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维护自身权益。充分发挥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作用,督促指导企业依法合规用工,切实保障职工获得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等权利,畅通职工获得工会法律援助的渠道。建立完善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不断健全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大力推进“共享法庭”建设,实现劳动争议调裁诉一体化。
(五)实施素质提升促和谐工程——激励职工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深化推进新时代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持续开展工会会员学历提升行动。积极拓展产业工人技能竞赛和技能培训体系,支持和鼓励企业完善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激励机制,拓宽职工发展渠道,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大力选树高技能人才(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广泛开展“五小五技”、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鼓励和支持职工在安全生产、提质增效、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中作贡献,为杭州创新活力之城建设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六)实施困难帮扶促和谐工程——情系职工冷暖,积极为党政分忧。深化工会帮扶救助,健全完善困难职工三级梯度精准帮扶机制,不断提升困难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探索完善城市困难职工纾贫解困造血政策举措,打好助学、助医、助困及生活救助“组合拳”,做好困难群众特别是因疫情、灾情致困职工的救助工作,努力实现帮扶救助全覆盖,防止“返贫”“返困”。不断完善“春风行动”救助政策,积极推进全市域帮扶救助均等化,织密织牢保障网。
(七)实施品质服务促和谐工程——坚持需求导向,聚焦服务新业态。坚持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开展工会普惠服务,共建共享职工高品质生活。持续实施工会服务职工实事项目,通过普惠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提升服务精度、扩大服务广度。广泛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活动,实现“四季服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抓好全总、省总试点工作,推进职工服务中心赋能增效打造服务职工综合体建设。积极推动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落地落实,推进一线职工免费疗休养及工会疗休养基地建设,助力经济稳进提质。积极倡导精神共富,广泛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精神文化需求。聚焦重点群体,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心关爱集中行动,加强区域性职工服务中心(站点)建设,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精准服务。
(八)实施数智赋能促和谐工程——推动变革重塑,创新制胜强发展。数智引领深度融合,以“五大机制”合力攻坚为牵引,推动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整体智治。按照“整体治理、高效协同”工作要求,一体推进数智群团、数智工会建设,持续推动工会核心业务“上云”“上网”,重点打造思想政治引领、组织体系建设、职工队伍发展、服务供给优化、工会效能管理等五大数字化应用。加快推进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工作重点应用场景建设,提升工会工作精准化、智能化、协同化水平,进一步激发工会工作活力,实现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理念创新、实践创新、机制创新。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总工会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和专项工作小组,形成“领导小组+专班统筹+项目化运作+清单化执行”的工作机制。强化市总工会与相关市直部门工作联系,适时召开工作联系会议,切实形成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强大工作合力。
(二)量化工作闭环。围绕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主题主线,细化年度工作目标和举措,以清单式、项目化、责任制、时间表的形式推进各项工作,形成量化闭环。全市各级工会要整合工作力量,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实效,浓厚互学互促、比学赶超的氛围。
(三)培育创建典型。坚持企业共建、区域联创、整体推进,丰富创建内容、规范创建标准、落实梯级创建、总结创建经验、完善激励措施,抓实抓细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活动。开展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持续加强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园区、镇街等先进典型的全过程跟踪培育。
(四)注重宣传引导。大力宣传推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传化经验”,依托工会媒体矩阵等资源,创新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厚植企业关心关爱职工、职工爱岗爱企的和谐文化底蕴,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