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至12日,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选拔赛在位于杭州市钱塘区的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大江东校区举行。本次竞赛由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政府、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杭州乡村振兴学院联合承办,杭州市钱塘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德马吉森精机机床贸易有限公司、浙江凯达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等单位协办,吸引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54所高校的456支参赛队伍同台竞技,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届。
杭州市钱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胡潜,杭州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处处长张启鹏,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计伟荣,浙江省机械设计竞赛委员会主任、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应富强,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潘建峰,浙江省机械工程协会秘书长许少宁,高校院所专家教授代表以及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等出席开幕式并指导大赛工作。
胡潜在致辞中指出,钱塘区政府和区级职能部门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杭科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依托钱塘区新制造市域产教联合体、产业人才学院、职业技能培训评价联盟等平台,积极为高校实训基地的发展创造条件、夯实基础,不断拓宽政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收获协同育人“新成效”。“希望能够以赛为媒、以校为桥,向参加大赛的各位嘉宾和选手发出诚挚邀约,共享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共赏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这方沃土上点燃心中的设计梦想。”
张启鹏表示,机械设计竞赛作为省内重要的赛事之一,多年来积累了宝贵的办赛经验,探索出了一套完善的赛制,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机械行业人才,也锻炼了一支优秀的赛事管理和指导团队,为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期待大赛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本土,强化担当,开启“机械铸就大国重器”新篇章,“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功成有我’的使命感,展现‘重要窗口’的青春形象,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制造业升级贡献青春力量。”
计伟荣代表竞赛组委会秘书处指出,浙江省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历经二十届,受到上级教育部门和各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规模和社会影响力日渐扩大,是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生动实践,为支撑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保障,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设计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希望本届大赛的选手能充分发挥、赛出水平、赛出风采,为浙江赛区的佳绩添砖加瓦。
浙江省机械设计竞赛委员会主任、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应富强宣布开幕
潘建峰代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向出席本次大赛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概况。他表示,近年来,各类学科和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推进学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抓手,承办此次大赛是组委会对杭科院的信任,杭科院将竭尽全力为大赛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大赛的评审工作保驾护航,全力保障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助力点燃新质生产力引擎,贡献机械设计教育的新力量。
德马吉森精机公司代表张培星向所有参赛选手致以美好的祝愿。他表示,公司始终重视与高校的合作,充分重视对大赛的支持,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机械设计与智能制造领域,期待更多的校企合作,共同探索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为培养未来的行业精英贡献力量。
代表宣誓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张建辉代表大赛评委进行宣誓,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王焱辉代表参赛学生进行宣誓。
兴农机械展位比赛现场
仿生蝴蝶比赛现场
仿生青蛙比赛现场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竞赛之一,每两年举行一次,大赛旨在引导高校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设计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创新思维、机械设计和制作的能力。本次浙江省赛以“机械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自然和谐迈向仿生新高度”为主题,参赛内容为用于生产国产杂粮和10种蔬菜的播种、管理和收获的小型专用机械设计与制作以提高仿生机械运动性能为目标的“仿生青蛙”和“仿生蝴蝶”的设计与制作。大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省内机械设计成果的转移转化,激发广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热情,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机械行业的发展培育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志愿者服务
自接到承办大赛任务后,杭科院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指导,校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大力支持,智能制造学院与大江东校区紧密配合,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各项任务,在参赛队伍联络、赛场准备、安全保障、医疗服务、住宿和餐饮等方面的赛事安排和服务保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参赛选手的高度认可,“经历了一次史上最高波段的考验,举办了一次非常精彩的大赛”,组委会主任应富强教授说,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有序组织让省机械设计大赛焕发了新的生机和风采。学校将进一步总结办赛经验,全面提升育人水平,不断激发学生创新理念,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