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社科规划办关于做好2025年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经研究,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高等职业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中心2025年度市社科规划课题基地项目即日起开始申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有关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精神和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引领,聚焦高等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继续教育等领域,开展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创新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为杭州市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助力杭州市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二、课题性质
立项的基地项目为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三、立项计划
本次基地项目拟立项课题不超过7项。其中重点课题1~2项,完成时间为1~3年;一般课题5~6项,完成时间1~2年。成果形式为专著、论文或研究报告。
拟立项课题由本基地学术委员会评审,按照“公平、公正、择优”原则确定,报市社科规划办发文公布,其中咨政研究课题不少于1项,课题负责人为本基地主办单位以外单位的比例不低于1/3。具体以立项文件为准。
四、相关要求
(一)选题方向
根据基地建设目标和年度工作要求,2025年度项目申报重点围绕“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应用研究”“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助力杭州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应用研究”“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对推进杭州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用研究”等研究方向,拟定了36个课题指南。申请者可以在课题指南中选择申报,也可以围绕基地三大研究方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和学术积累自行选题申报。优先考虑咨政研究报告和已有前期研究成果的申请项目,前期研究成果需在申报中予以标识。
课题指南如下:
1.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应用研究
(1)陶行知“全面教育”思想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生活教育学说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生活教育学说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融合研究
(4)生活教育学说与构建高职“生活大课堂”实践育人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陶行知清廉思想与推进清廉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教育家精神引领行知式教师成长的路径探究
(7)“艺友制”思想与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8)“生活·实践”教育助力杭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实践研究
(9)“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助力杭州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应用研究
(1)生活教育学说视域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共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与杭州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与新时代“千万工程”提升乡村社会建设质量研究
(4)杭州完善城乡融合发展及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
(5)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杭州实践与经验研究
(6)杭州推进以县域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研究
(7)以县域为重要单元统筹推进“强城”“兴村”“融合”研究
(8)加快推动杭州西部山区跨越式发展研究
(9)数据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对策研究
3.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对推进杭州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用研究
(1)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2)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普及教育思想与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研究
(5)数字化赋能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人工智能助力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7)职业教育与普惠性人力资本的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4.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类研究
(1)浙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研究
(2)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阐释
(3)中国式现代化在杭州的实践研究
(4)杭州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研究
(5)杭州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
(6)人工智能引领杭州新质生产力变革对策研究
(7)杭州“六小龙”科创现象研究
(8)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研究
(9)杭州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民生融合发展研究
(10)杭州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11)持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研究
(二)申请者条件
本次项目申报面向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单位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组织和个人。每位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1项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项目的申请。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浙江省和杭州市社科规划课题未完成者一般不得申报基地课题。
(三)经费资助
重点课题经费资助标准为3万元,一般课题经费资助标准为1万元,拨付方式为分期拨付,首期拨付总经费的60%,结题后拨付余下的40%经费。具体以立项协议为准。
(四)结题要求
基地课题结题条件按不同的成果形式分不同的结题条件,具体参照《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2023年12月修订)》(杭社规〔2023〕29号)执行。成果第一作者或完成人必须为课题负责人。
基地课题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时,必须在显著位置单独标有“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高等职业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或“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高等职业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中心’项目”或“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高等职业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中心’项目资助”等字样,否则不予认可。
同时,其他要求如下:
1.重点课题必须满足以下考核指标之一。
(1)出版学术专著1项(全国百佳出版社或浙大一级出版社);
(2)得到应用和转化的研究报告1项(被市委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采纳,须提供录用文件或被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的对策性研究报告);
(3)论文1篇,国内核心期刊(北大、南大或浙大标准及以上)发表。
2.一般课题必须满足以下考核指标之一。
(1)出版学术专著1项;
(2)得到应用和转化的研究报告1项(被市社科联《杭州社科成果》等正规内参录用或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物发表,或被区、县级以上党委、政府部门采纳);
(3)论文1篇,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的论文并经学术委员会评审认定为良好以上。
五、申报程序
项目申报者请填写《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地项目申请书》,并向基地提交包括单位盖章的纸质课题申报表一式4份、活页一式5份(A4纸正反双面打印),将电子稿发送至邮箱:343780460@qq.com,电子稿与纸质稿的内容应完全一致。中心将在申报有效期截止之日起,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择优确定项目研究承担者。申报表和活页见附件,也可从杭州社科门户网站下载。
六、受理时间
截止时间为2025年5月26日,申报表和活页见附件。
七、联系方式
课题申报受理联系人:龚苗;电话:0571-28287765,18143434872;电子邮箱:343780460@qq.com。
材料寄送地址:杭州市富阳区高科路198号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陶行知研究中心,邮编:311402。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中心
2025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