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时间:2012-03-08浏览:1398

一、简答题
1.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2010年9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二十一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提出,经过长期的艰辛探索,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其基本内涵是:
(1)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和平是中国发展的基本前提;
(2)中国的发展的开放的发展,开放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3)中国的发展是合作的发展,合作是中国发展的鲜明特征;
(4)中国的发展是共赢的发展,共赢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
(5)中国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是中国发展的有力保证。
 
2.“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基本要求是:
   (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3.为什么“十二五”规划要强调扩大消费需求?
答:经济发展靠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投资最终必须由消费来支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并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权宜之策,而是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一种途径。在“十二五”规划里强调要扩大消费需求,因为:
(1)投资驱动经济增长难以维持;
   (2)国外消费市场难以长期依赖;
   (3)国内消费市场逐步开始启动。
 
4.“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发展;
   (3)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4)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5)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5.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有哪些?
答:(1)中美实力差距相对缩小;
   (2)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大陆对台政策更加务实灵活;
   (3)岛内“遏独促和”的主流民意和力量明显增强;
   (4)涉台国际环境总体上保持稳定,“一个中国”的国际框架更加巩固。
 
6.上海世博会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1)全体办博人员大力培育和弘扬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
   2)全心为民的服务精神;
   3)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严谨科学的实干精神;
   5)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6)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7.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十一五”期间所积累的建设经验是什么?
答:(1)注重把抓住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努力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3)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努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和谐稳定;
 (4)注重把维护中央权威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统一起来,努力增强政策执行力和发展活力;
   (5)注重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8.“十二五”规划部署了哪几个方面的重大任务?
答:为了落实中央确定的“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分别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深化改革开放三个方面部署了十项重大任务。
1)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五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2)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二是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3)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主要任务;一是以更大的快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二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9.“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20109月,胡锦涛主席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致辞时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应该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我们应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解决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0.我国教育发展六十年的辉煌成就有哪些?
答:总体上,我国教育发展成就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分析:
(1)    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2)    实现了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历史性跨越;
(3)    职业教育在改革创新中迅速发展,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取得重要突破;
(4)    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5)    实现了教育大国的崛起,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基本框架。
 
11.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总体有以下5点: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继续巩固经济回升的增长势头;
3)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
4)继续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5)继续实施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
 
12.与“金砖四国”相比,“展望五国”有什么不同?
答:“金砖四国”来源于英方BRICs一词,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因为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而成的“BRICs”一词,其发音与英文中的“砖块”(bricks)一词非常相似,故被称为“金砖四国”。“金砖四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20101226,“金砖四国”一致决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该合作机制,“金砖四国”扩容为五国。
“展望五国”(VISTA)是由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的英文首字组成谐音英文单词Vista,意为展望、眺望的意思,被日本《经济学人》认为是将继“金砖四国”之后,成为最有潜力的新兴国家。
与“金砖四国”相比,“展望五国”有两个明显的不同:第一,与率先发展的“金砖四国”相比,“展望五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对落后,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意味着“展望五国”今后发展的余地要比“金砖四国”更大一些。第二,“展望五国”与“金砖四国”相比在政治上不太稳定。
 
二、论述题:
1.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你对此有何想法?
2.想想看,“十一五”时期你和你的家人的生活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对“十二五”又有着怎样的憧憬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