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2-03-09浏览:786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时数:64       理论环节学时数:48             实践环节学时数:16
学分:1
适用专业:各专业
开课单位:公共教学部政治教研室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形势与政策》课在各年级的第一、二学年开设,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以“两课”教师为主组织实施教学。
由于形势与政策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故《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始终是一个开放、动态的体系,因此必须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的教育,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全面的掌握形势发展的规律、政策变化的原因和趋势,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使思想认识得以提高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全面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树立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
三、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专题一: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
了解我国国情和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建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在对国家发展历史进程的了解中,产生荣誉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专题二:国外形势与政策教育
 了解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世界重大事件和我国的对外政策。认清国际形势变化的多种因素,目的是认清它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了解党和国家采取的对策,从而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化解不利因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五、教学时数分配
课程总学时: 64  学时

序 号
专题
内容
学时
1
专题一
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
48
2
专题二
国外“形势与政策”教育
16
合计
64

六、实践环节的要求
1、有针对性地开展第二课堂主题活动。利用国内和国际上的纪念日,例如元旦、五四、劳动节、国庆等,配合中宣部、教育部以及省教育厅拟定的形势政策教育要点,围绕国内外有影响的重大时事主题,以演讲、辩论、征文、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图片展、影视等多种形式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主题活动。
2、社团活动。利用学校、各系各类社团组织,开展与形势政策教育有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利用校园网开设“时事纵横”专版,在网络上及时的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点评重大时事与社会热点问题,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拓展教学空间。
3、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活动的引导与教育,要求一至三年级利用课余时间及寒、暑假期间,就学生关心的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重点是国内政治经济热点问题,布置社会实践与调查活动的主题,各年级寒假要求提交寒假见闻一篇,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一篇,并进行相应的考评,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成绩。
 
七、考核
实行学年考核制,考核工作由任课教师安排,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考核方法采用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根据学生参加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活动的情况(到课率)、实际表现和书面考试成绩来评定。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采用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出版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
2.主要参考书:
(1)《邓小平文选》
(2)《参考消息》
(3)《瞭望新闻周刊》(新华通讯社主办 瞭望周刊社编辑出版)  
十、其他。
 
 
撰写:                 审阅: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