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时间:2012-03-09浏览:834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践教学大纲
(适用于各专业)
一、实践教学目标要求
1、总体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2、具体要求
实践教学分课堂实践教育和课外实践教育。课堂实践教育是根据课程性质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确定的一系列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而产生直接感知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过程相结合的动态性教学过程。课外实践教育是在对学生进行课堂理论知识教育的前提下,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以教学班为依托,以小组为实践教学单位,小组之间进行实践教学交流和比赛;教师给出实践教学主要题目 , 主要实践方式,组织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实践报告或总结;对实践报告进行总结、评点。
3、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第三、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第四、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健康发展。
第五、坚持整合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
4、重要意义
只有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才能产生深深的热爱,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奉献社会,对于加深对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解,强化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及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思维发展特点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组织与安排中,把课堂内外教育、校园网上网下引导、校内校外实践多个层面结合起来的五个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包括:
1. 专家讲座
通过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相关的前沿及热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该环节主要安排在课程教学期间进行,同时在专家讲座以后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或撰写学习心得,以提高讲座的实效性。
2. 讨论、辩论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进度组织讨论会或辩论赛,主要针对与课程有关的当前热点、难点问题来开展,并辅以教师点评。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丰富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兴趣,又可以充分体现课程的时效性;既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及表达、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又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老师及时点评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是对传统课堂讲授方式有益的补充。
3. 现场教学
参观或现场教学即在课程教学期间或期末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教师进行现场教学,讲解、点评和讲授,拓展教学途径,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4. 社会调查
包括专题调查报告和假期社会调查报告,主要指假期社会调查报告,即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较为开放性的社会调查题目,要求学生撰写规范的调查报告,并在第二学期开学时组织交流活动,评选优秀社会实践论文及先进个人。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在获得第一手的感性资料的同时,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社会。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查研究,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把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政治素质。
5、电化教学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主题明确,要求到位,并做好解释、引导、组织工作,完成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实践教学学时安排
 

 
序号
章节
授课课时
 
备注
 
 
1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6
电化教学2课时:观看《老三届,上山下乡,知青》的内容;案例分析0.5课时;小组讨论0.5课时:面对新的大学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2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4
电化教学1课时:观看《掘起的共和国》9-10课堂讨论0.5: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3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4
电化教学1课时:观看《掘起的共和国》11-12;案例分析0.5课时。
 
4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4
电化教学1课时:观看《历史足迹,忆光辉岁月》;案例分析0.5课时。
 
5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4
电化教学1课时案例分析0.5课时小组讨论1课时:你如何认识对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
 
6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4
电化教学0.5课时:《邓小平》谈绘制蓝图》;案例分析0.5课时。
 
7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4
电化教学0.5课时:观看《新时期先进人物介绍》案例分析0.5课时
 
8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9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9
电化教学0.5课时:案例分析0.5课时;课堂讨论0.5课时:什么是民主和自由?
 
10
 
结束语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2
电化教学0.5课时:十七大报告及文化部体制改革启示;案例分析0.5课时;小组讨论0.5课时
 
合计
51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
1、课内实践教育(15学时):根据教材各章内容安排讨论、辩论、案例教学和观看教学录像等。
2.、课外实践教育(10学时):根据教材各章内容开展现场教学,布置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专题调查)和假期社会实践等。
四、实践教学意见建议
1、建立健全大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管理运行机制,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应逐年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经费的投入。
2、在发挥原有实践教学基地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企联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机制。选择一批大中型名优企业和单位作为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基地。
3、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领导,建立由学校分管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统筹规划大学生社会实践。
4、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广播、报刊、校园网等新闻媒体,要组织力量深入宣传报道大学生社会实践情况,宣传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做出贡献的事迹,动员社会各方面支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营造良好氛围。
 
撰写: 单桦          审阅: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20          月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