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子游记:藏行记

时间:2015-04-16浏览:1024

      
 
       每颗自由的心,都怀揣着远行的梦。
       西藏——世界屋脊、雪域高原、神秘、壮阔、危险,之前虽然也看过《转山》、《西藏七年》等电影,但真正促使我迈出脚步的原因是大一寒假在去海南的火车上,和同行的一个大四男生聊天时,得知他大二时曾独自背包搭车,从云南一路搭到了拉萨,当时就心生崇敬,之后在海南一起骑车环岛的十多天,他跟我讲搭车的经历和路线,讲他路上看到的听到的还有搭车技巧等,至此有了进藏的打算;其二,搭车进藏的路程远,耗时久,相比以前每次三五天的旅游,觉得这才真正算得上旅行,也许是骨子里天生的有冲动爱冒险的基因,海南回来之后就开始为西藏之行做准备,找攻略、买装备、查路线、订机票、买保险……
2014年7月2日考完最后一门课就背着高过我头的旅行包前往上海直飞昆明,然后一路搭车到拉萨,在拉萨签尼泊尔,玩了15天后回到拉萨,再搭车从青藏线一路到西宁、兰州、西安,之后坐火车回家,一共52天,搭车6000余公里。一路上看到的风景,认识的人,听到的故事和体验到的风土人情一言难尽,我没有发现所谓的生命的意义,也没有找到自己抑或净化了灵魂,只是难忘那种无拘无束在路上的自由的感觉,背着背包,走到脚底磨出水泡,脸上晒脱皮每天却依然开心得快要飞起来。
       我不是吃货,但抱着“既来之,则吃之”的宗旨,一路上尝了无数特产,正宗的云南米线、喜洲粑粑、藏面、酥油茶、糌粑、牦牛肉、尼泊尔的咖喱饭、青海的酸奶、烤羊腿、醪糟、兰州的拉面、西安的羊肉泡馍等一堆叫得出和叫不出名字的东西。不过搭车途中都是比较艰苦的,打着穷游的名号,自然能省则省,加上沿途东西价格高,所以每天订的伙食标准很低,经常一堆人看着菜单上一大列当地特产干咽口水,尽选便宜的点,菜少还经常吃不饱。
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每天的住宿,全程青旅,住过十二人的男女混住间,住过满屋子都是藏民身上酥油茶味道的藏式旅馆,还有整个小县城都找不到床位时,只好十多个人在一个房间打地铺;第一次搭车还没有队友,毫无经验,大雨天撑着雨伞,伸着大拇指站在大理国道边,从早上7点一直等到中午12点才搭上车,之后也有穿着厚厚冲锋衣站在雨里冻得伸不出手的时候。
路上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和各种不同的人聊天,有当地藏民,有自驾游游客,有喇嘛,有香格里拉的学者,有的沉默寡言不善言谈,有的幽默风趣侃侃而谈,从交谈中你能了解当地人最真实的一面和很多书上看不到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历史传说以及他们自己的故事;一路上坐过吉普、面包车、轿车、货车、奔驰的商务车……这段旅行中,最惊险的一段路是过通麦时,通麦天险,号称“通麦坟场”,是川藏线最险的一段路,在波密和八一之间,全长14公里,这段路平均要走两个小时左右。这里号称“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川藏难,难于上西天”。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故通麦、排龙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每年都有数十辆汽车葬身通麦段,而通麦大桥成为了西南通向拉萨的必经之桥,这里有部队驻守,大桥两边有全副武装的士兵看守,不允许拍照,白天大桥一直处于维护状态,我们搭乘的车从中午十二点开始就在只能通过两辆车的窄路上排队,一直到下午5点桥对面才开始有汽车缓缓过桥,而且每次只允许通过一辆,7点多我们的车开始过桥,只是一辆车仍然能感觉到大桥在震动,下面是上一年大桥垮塌冲走了两辆车七八人的滔滔江水,过了桥之后就全是坑坑洼洼没有护栏的盘山窄路,时而90度的直拐,时而是40多度的陡坡,伴随着小雨路上我们胆战心惊,七八个年轻人在车里随着颠簸兴奋刺激地唱歌尖叫……天渐渐黑了大家一个个累得在车上睡得七倒八歪,晚上十点多突然被巨大的冲击震醒,原来是司机师傅太累打盹,汽车撞到山上滚下来的大石头,前面车毂变形,汽车抛锚在路上。从车窗往外望了一眼,竟发现右边是碎石不断下滑的峭壁,左边是滚滚的澜沧江,车子就像一个走钢丝的小丑,极为尴尬的停在路中间。我们赶紧下车,一个个拿着照亮电筒,几个人帮着换轮胎,另外几个人打着灯光走到车辆前后提醒来往的车辆,惊魂未定继续赶路,。晚上一点多才到目的地林芝,经历了通麦大桥的死里逃生,大家一致决定在林芝休整一天,大吃了一顿庆祝劫里逃生。
有一次,也经历了前后都塌方搭不到车,三个人在一座又一座盘上公路上冒雨走几个小时的状况,肩上是三四十斤的背包,走到脚底磨出水泡,看到一辆车,满怀希望的向他招手,却只是加速从你旁边飞驰过,骂着娘看他拐一个弯消失在前方的山路上,再出现时是在对面的山上,小的像指甲盖……再看手机地图下一个村庄在40公里之外,这时深深感到绝望,终于拦下一辆小货车,一看后面还拉了一只猪,已经管不了那么多,背包向车厢一扔就爬上去,三个人坐在二师兄旁边放肆高歌,然而衰运还在继续,晚上在一个石头开采区,只有两家饭店的补给点找住的地方,进了唯一一家提供住宿的,进院子一看,房间是简陋的平房,没有卫生间,床单上是多年没有人睡堆积的一层灰尘,窗户向外开,烂了两块玻璃,窗户下面就是澜沧江,老板开价3个人一晚一共40,此时我们衣服被雨水和汗水浸湿,脚底是水泡,累到极点,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安慰自己听着澜沧江江水声入睡也是难得的体验,草草吃了饭,脸都没洗就把帐篷垫在床上和衣而眠,同伴打趣地说道,这荒山野岭的把我们谋杀了都没人知道,我听了当即就在朋友圈发布了标有地理位置的动态,到了半夜破碎的窗户外时不时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声,我们警觉的喊“是谁?”声音就没了,开始一大段平静,而当我们合眼入睡,怪音又起,如此反复,尽管疲乏到极点但我们还是不敢放心睡过去,我只好把工兵铲放在手边以防不测……迷迷糊糊地,天终于亮了,我们壮着胆子到窗口去看怎么回事,发现一直狗栓在窗户下!当然后来才知道藏区的狗基本都不叫的……
    又有一次,遇到半路滑坡,只得下车步行,一路上抬着头小心地避着头顶上方滚下来的石头一路翻过四五个塌方点。当地人平静地告诉我们,这个地方昨天砸死了几个人,那个地方前天一辆车被泥石流冲进悬崖下消失在江水里,听着后背一阵冷汗,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万能的上帝圣母玛利亚保佑我们活着到拉萨。
尼泊尔回拉萨时遇到中尼公路塌方,为了省钱徒步爬了两座山过了塌方区,入境时同行的小伙伴激动地跪下来亲吻大地;相比较滇藏线的险,青藏线则是一马平川,天空蓝的不真实,白云在头顶,阳光下在大地上遮出一大片一大片的阴凉,远处是终年积雪的雪山,公路两旁时不时出现野驴,藏羚羊,野马.....青藏铁路铺设在公路旁边,蓝天白云下,雪上荒原上,绿皮火车从我们身边驶过,目及之处都是一副风景画;穿过唐古拉山可可西里,路过长江源,从西藏的雪上到青海的戈壁沙漠盐田,夜晚经过昆仑山,两边是巍峨的昆仑山脉,军营,巨大的矿泉水厂区,下车后高反的头痛不已,呼吸困难走不了几步路,然而头顶是肉眼看得见的银河,时常陷入恍惚,怀疑自己正在经历的这一切的真实性。
在大理古城闲逛,和摆地摊的诗人、背包客、流浪的各种奇奇怪怪的人聊天、讨价还价,租自行车在大理绿油油的田野旁穿行,绕着洱海的环海公路骑行吹风,晚上在大昭寺前盘腿坐着仰望星空,看着虔诚的藏民对着墙壁一次一次磕着长头,即使不理解宗教,依然被这种信仰的力量所震撼;在香格里拉古城废墟里痛心悔恨来得太晚;在青旅和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伙伴们聊天攀谈、做饭喝酒聚分享各自的故事和经历,意趣相投之后就组队同行,这是一种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纯粹,没有利益的掺杂,在这种群体中会有一种归属感,旅行者特有的归属感。
到现在,依然经常回想起这段时光,这是一个关于冒险,关于友情,关于成长的故事,途中相识相知的朋友们都回归了自己的生活,故事结束了,友情却继续着,彼此依然会交谈,分享各自的生活和新的旅行情况;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更多,对我来说这是宝贵难忘的经历,一笔无价的财富,我知道,这是我到了80岁,回想起来依然会觉得自豪,觉得激动,依然会让我热泪盈眶。
后记:写这篇文章时,得知结伴一起的男生小艾向我们在尼泊尔遇到的成都姑娘求婚成功了,我们曾一起徒步回国,在拉萨摆地摊,一起打闹玩游戏,所以作为见证者,兴奋得不能自已,犹如传奇,对他们来说,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