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我校2021年秋季党校第一课“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正式开课。本次讲座主讲教师张祝平,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浙江水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他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完成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0多项,出版著作10多部,发表论文近100篇,相关应用研究报告获国家领导人和省部级领导肯定批示、采纳20多项次,研究成果获部委和省市级政府奖励10多项次。
张祝平从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的特殊时间、特殊格局、特殊使命、特殊任务与特殊意义等五个“特殊”切入,阐述了“为什么要深入学习”、“深入学习什么”、“怎样深入学习”等三个问题,向在座学员解读了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张祝平结合党的历史上前两个《历史决议》分析,认为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份历史决议,着力点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他从“四个历史时期”、“四个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十个明确”、“两个确立”、“五个总结”、“十个坚持”、“一个根本问题”、“一个号召”等关键词,对《决议》的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详细阐释。
张祝平认为,我们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中,深刻领悟全会精神。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感悟思想威力,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理论课教师和217位党校学员参加了我校2021年秋季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第一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太胜主持本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