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授课主体圆满完成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任务

发布时间:2022-05-23浏览次数:132


 “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22年上半年结合学校实际,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开齐、开足“形势与政策”课。

本学期,我校“形势与政策”课共有150个教学班级,总计1200课时。为组建教学队伍、规范教学管理、保障教学质量,校党委召开2次专题会议。党委副书记何树贵强调,相关部门要群策群力,必须按照教育部要求开足课时,严格落实课程学分规定。全体“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备好课、上好课,做好课程考核评价。

 “形势与政策”课实行多元化主体授课。校领导、党政领导干部、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组织员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74人组成专兼职任课教师队伍。

校领导班子集体走进课堂,结合各自专业特长和工作领域,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堂鲜活生动的思政课。校党委书记谢列卫结合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学生一起展望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帮助学生理解新时代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政策制度和实践举措。校长温正胞为学生介绍台海形势的新变化新动向,分析“台独”本质和危害,帮助学生理解发展是解决台海问题的关键因素。物联网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吴龙结合授课学生的专业特点,分析杭州的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帮助学生理解发展数字经济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认真筹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工作。一是提前备课。在寒假集体备课时,马院教师明确课程性质、目标任务和教学要点。二是教研充分。开课前后四次召开“形势与政策”课专题研讨会。马院教师精心设计专题教学、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组织说课,为全体“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三是坚持全员听课。全体“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互相听课、学习、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创新考核方式。在全校范围内,成功实行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智能化考试,完成了系统升级版的成绩录入。

授课主体多元化”模式运用在“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成功探索,很好地实现授课内容选择针对性教学方法科学性、教学评价个性化,全面贯彻落实了教育部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文件精神有效指导了全校大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党和国家有关当前发展形势的路线、方针、政策。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