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指导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2-07-21浏览次数:325


6月下旬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指导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师生分赴省内多个地市,以多种方式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杭州富阳区:“汽”象万千中激发强国志

623-3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峻老师参与了“‘汽’象万千社会实践队”的调研活动。实践队以“查百家意,看‘汽’象万千”为主题,先后前往杭州市富阳区万达广场、海斯特美科斯叉车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等企业,开展企业参观、社会调研、民情观察等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强国有我”的志向,引导学生积极投身新能源汽车发展行业。

在实践活动中,胡峻老师勉励同学们,贯彻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就要在汽车专业的日常学习和实训中努力奋斗!


绍兴上旺村:围绕村史制定红色研学路线

77日至8日,陈坎、韩栋霞两位老师带领参加乡村振兴大赛的6学生奔赴绍兴市上旺村开展调研,以“八把山锄创大业”为主题,围绕村庄历史,模范人物,感人故事,历史场景等展开赛事项目设计,助上旺红色传奇事迹发扬光大和乡村振兴的发展

炎炎烈日下,团队成员通过和村干部等进行访谈,了解当地红色景点和人员接待情况随机调查村民,掌握村民对当地红色景点的认识程度;实地走访了现有景点,确定了红色研学路线。为设计项目内容、撰写文本提供了确实的素材,明确了分工和时间节点,进一步推动了项目的进度。




丽水陈篆村:策划节日活动发展文化产业

715日,毛高仙、裘肖平、徐威、韩栋霞四位老师带领另外一组参赛队伍,前往浙江最美绿道”所在地丽水市祯埠镇陈篆村开展实践调研。

师生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采访、与村干部和村民座谈等方式,了解该村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特色优势及下一步发展规划目标,在充分了解把握该村自然、人文、物产等特点后,拟为该村策划一个可以延续的节日或庆典活动,借此推动提高该村乡村知名度,推动乡村文明建设,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温州下沙垟村:研发“乡村新冠监测小帮手”

718日至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姚丽丽老师参与指导的“乡村新冠监测小帮手—重点区域下水道监测”项目小组再次来到温州市文成县大峃镇下沙垟村进行实践调研。

此前,该项目小组已在校赛中出线,获得第五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自选村赛道的省赛入场券。根据校赛评委及指导老师们的意见,该小组拟将项目应用前景从农村重点区域下水道新冠监测拓展为包括乡村生活污水、河流、沟渠、池塘等在内的整体农村水环境监测。师生和村委会成员以及村民进行了深入访谈交流,了解该村在水环境监测方面的多样需求,同时走访了各种未来可开展水体监测的丰富场景并加以归类。这次调研为进一步完善其设计的“监测小帮手”功能做了进一步准备。后续技术团队将实地试验升级后的“监测小帮手”各项性能。

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其他思政课教师积极对接二级学院,以各种方式对学生队伍的暑期实践进行了指导。


上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以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上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为此,马院加强与校团委、各二级学院的合作,鼓励思政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对思政课理论知识“内化”。

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指导中,马院教师还围绕省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以实践教学的形式开展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的宣讲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浙江“两个先行”的发展目标和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使命,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