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活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政课程育人功能,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5月16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研室教师黄琳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主题实践教学以“劳模精神代代传”访谈式互动为主线,通过讲故事、提问题的方式,与杭州科新后勤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红色娘子军”团队面对面交流,在沉浸式的讲述中让大学生感受劳动者的不易,引发学生深思。随后,在“红色娘子军”团队的带领下,现场学生参与了杭科院2023校园微型马拉松赛活动物资搬运以及教学楼的清洁活动。最后,师生根据课程内容,围绕“新时代青年如何看待劳动”等话题展开交流。
“我原本以为就是擦擦玻璃,搬搬凳子的事情,没想到工作标准还挺严格的,而且真的好累,干一会儿就干不动了,劳动者真的不容易。”参与此次活动的连锁2111班杨伟同学说。授课黄琳表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希望通过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这也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改革,打造“生活化思政课”。“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结合课程特点,将家庭生活、学习生活、劳动生活、职业体验等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开拓视野,主动探索社会与生活,寓教于学生实际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切实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