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新教材应用集体备课会。备课会从精研教材体系、厚实学理基础、拓展实践领域、创新教学方法等环节,着力促进全体教师学懂、弄通、悟透、讲好新教材。马克思主义学院柔性引进专家王红芳教授全程参加了会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是我国高校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统编教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权威用书。教材由导论、17章主体内容和结语构成,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反映了新时代伟大实践和伟大变革,反映了学术界共识性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时代性、可读性。经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8月28日在全国发行。9月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专任教师在第一时间人手一册,4-8日召开教学研讨会,在线收听全国马克思主义工程专家教材辅导的同时,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逐章节深入研读。
一、学深悟透教材理论,把握科学体系,立求“讲准”
集体备课会在组织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每位教师结合自己对各主题内容的深刻理解进行讨论和交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室”负责对教材内容进行逐章节的结构、逻辑分析;“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结合新教材重点研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材如何有效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重大理论体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讨。三个教研室整体联动,全面系统研读的新教材科学体系。集体备课中,全体教师梳理、比较新旧教材,重点把握教材中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太胜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理论上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想得深、说得透,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读原著学原文,逐字逐句地悟,把教材读懂、读深、读透。明道理,解决知其然的问题;知学理,解决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悟哲理,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读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贴近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方式,把教材文本语言准确转成教学话语,有效引导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二、坚持读原著悟原理,建好核心课程,力求“讲深”
在新教材学习中,全体教师进一步研读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经济思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外交思想、强军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学习纲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经典原著,并用其指导新课程建设,努力建好一批思政示范课程。本次教研活动结合学校立项的“思政课示范课程”专项建设,有针对性地研讨并部署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工作。该课程教研室负责人熊蕾从课程建设目标、特色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和现场教学、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汇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负责人毛高仙从专题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模式构建、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介绍了示范课建设情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负责人林碧纹从课程建设规划、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特色与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副院长李同乐明确了新教材教学要求、课程教学改革、资源库建设、教学成果凝练和各教研室建设等工作安排。他要求各门思政课要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各教研室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三、深化创新理论研究,强化分众指导,力求“讲透”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视组织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工作,支持与引导老师开展专题研究,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的教学科研,今年截止8月30日,学院立项各类省级市厅级课题7项。为有效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悟透、阐释其道理、学理、哲理,集体备课会专题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主题的课题申报经验交流,重点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年在学术理论研究、思政教育研究、社会实践研究和思政课专项研究等四类立项课题主持人毛高仙、陈坎、钟婷婷、姚丽丽等老师分享他们在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方面的经验,启发全体教师选准课题、深入研究,切实开展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工作,争取发表更多的理论文章,推进学院在理论研究创新中提升影响力,彰显学院教师在政治引领下不断探索的历史担当和使命情怀。在教研过程,两位新进教师和一位新开课教师进行了说课。备课会有教研经验分享,有观摩指导,有的放矢,努力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王红芳教授从思政课教学创新、教学竞赛设计、技能竞赛组织、和青年竞赛指导等方面,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思政课程建设与教学技能竞赛的技术和方法,尤其阐释了思政课教师参加教学竞赛对提高教学能力和质量的促进作用。她还介绍了建立竞赛资源库,加强竞赛传帮带,推动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等富有成效的好做法和成功经验。
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现场教学,力求“讲活”
专题研讨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现场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教学原则,也是学好、用好、讲活新教材的有效方法。本次备课会期间,重点选择了学院与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等协作共建的4家公司、5个场馆的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全体教师第三次讨论修订了现场教学讲稿。各位现场教学点负责人结合不同实践教学基地的特点、教学整体设计和实践教学方案等进行了汇报。围绕新教材备课要求,集体研讨,逐个打磨,力争使现场教学的讲稿切合理论教学主题,切合学生实践体验,强化教师理论阐释,推进社会教育资源进课堂、推进思政理论课生活化教学的走深走实。吴太胜院长指出,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对接学院各个实践教学基地,开发现场教学专题,通过实践活动、现场教学、社会调研、社团指导等形式,把思政课堂同社会课堂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理解、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努力成为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政治坚定、理论清醒、教学透彻的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