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至,丰收时。9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联合组织“青马学社”社员在学校“党员示范区”的“南泥湾”实践教学基地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践行南泥湾精神,做新时代垦荒人”体验式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和老师、资产经营公司负责人和技术人员、 “青马学社”导师邹烨、赵海颖以及“青马学社”社员40多人参加了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太胜强调,在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党在南泥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不仅当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突出展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具有长远的精神魅力和历史影响。“青马学社”组织的这一次体验式、沉浸式的实践活动,是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弘扬和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南泥湾精神的具体行动。
“一年一度的南泥湾又到了丰收时节,同学们的身影融入这片田野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朱健介绍了近年来在“南泥湾”实践教育基地开展活动的情况,并给同学们鼓劲。她说,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这是大地回馈我们辛勤耕耘的季节。在“南泥湾”,同学们体验劳动的快乐,从播种、育苗、种植、浇灌、除草、施肥到今天的收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创新,让行知文化在校园泥土中“生根发芽”、“拔节成长”。
在农技师傅的悉心指导下,“青马学社”社员一字排开向“南泥湾”向日葵地进发。“拔起来抖一抖”,“注意站姿和用力的角度,省力”,“把向日葵杆这样堆在一起便于捆扎”.......大家扯草、采穗、拔杆,穿梭在一人多高向日葵地里。在播种的体验中,农技师傅亲手示范小麦如何播种,“一手拧桶一手撒种”、“步子要慢、撒种子要均匀”........在“师傅”的现场指导下,同学们干得有模有样。同学们表示,小麦播种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不仅是力气活,更是技术活。
吴太胜和朱健也投身到劳动队伍中,他们表示,劳动实践不仅强身,更多的是育人,希望通过体验式活动,能有助于大家感悟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从中收获知识、培养人格、提高综合素养、锻炼意志品质。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方式,使思政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把思政课的理论阐释寓于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实践情境,构建大思政课的教学逻辑与生活逻辑统一、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结合的育人体系,依托“理论社团+实践体验”,推进大思政课“理实一体”;通过“专题调研+价值引导”,促进思政课“知行合一”,努力让思政课回归学生生活,回归现实生活,回归社会实践,积极打造富有亲和力的大思政课“生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