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树贵教授《资本论》系列讲座第三期开讲

发布时间:2023-11-01浏览次数:45


为帮助相关学科教师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指导教师学原著、悟原理,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1031日下午,何树贵教授在党校报告厅做马恩经典专题讲座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本次讲座为《资本论》系列讲座第三期。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思政课教师我校理论读书会会长、商务管理学院副院长韩加国和部分会员二十位教师参加了论坛



何树贵教授围绕“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这一主题,从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实现、剩余价值分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等四个方面对于“剩余价值”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刻解读与生动分享。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他认为,“利润、平均利润、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地租都是剩余价值这一内容逐步展开的表象”,我们要学会透过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强调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何教授运用丰富的最新现实案例机器人代替工人进行生产劳动,加以佐证分析机器人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创造剩余价值的仍是雇佣劳动者。何教授勉励大家,一是在研读马恩经典原著的同时,做到守正创新,积极主动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关注国家对于教育及人才培养需求,开展服务于社会的扎实研究,适应数智融合时代的教学新要求;二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联系现实情况,能够辩证理性分析问题,切实做到为学生答疑解惑。



学习经典理论,掌握看家本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掌握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次讲座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以来推出的“马恩经典原著”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著”导读系列的重要专题之一。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拓展思政课教学资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携手校内外科研机构和省内外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更多高水平学术讲座。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