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马有我:青马社团学生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5-01-05浏览次数:0


 “匠心凝家韵,古建传真情。中国古建筑是传统文化之图腾,中国古家居是传统美学之结晶......”202514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匠心家园”展厅里传出了清脆的上课声。腰挂小喇叭、头戴小蜜蜂的主讲“教师”是来自青马学社的社员陈转,他正在给2023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课现场教学。

本次现场教学分为“抱真守拙澄己心”“精工巧思幻榻形”“破冰笑雪争耆英”“继往开来话潮新”四个部分。跨过“匠心家园”门槛进入展厅内,同学们跟随陈转进入了中堂区域。中堂是主人待客、家族行礼的重要场所。这里的家具、楹联、匾额、挂屏、书画屏条都以中轴线为基对称布置,显得严整肃穆。在中堂的各项物件中,一块名叫“抱真堂”的匾额与其下一副书有“春服阮成苍生衣被,广厦尽庇寒士欢颜”字样的楹联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陈转解释道:“抱真堂的‘真’字,有两层含义。‘真’字既可指道家学说中的‘真气’这种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亦可指每个人纯真良善的本性。至于左右两幅对联,则分别出自《论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现了古人胸怀天下、渴望人人富足幸福的远大格局。希望来到这里的每一个朋友,都能抱住这个实在的世界,抱住我们纯净的心灵,带着我们的理想与坚守,为实现那个衣被天下、广厦万间的美好社会而不懈奋斗!”

告别中堂,陈转带领同学们来到了主卧。一大一小两张床映入同学们的眼帘。见此,陈转幽默地问道:“大家猜猜这两张床分别是什么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陈转解释道:“左边这张是罗汉床,可坐可卧,在上面放张小几,还可以吃饭和办公。右边这张是婚床,我们来重点讲一讲它。”闻言,同学们凑向婚床。同学们眼前的婚床,通体暗红,床身布满了蜿蜒的藤蔓、植物的果实等复杂的花饰。“蜿蜒不息的藤蔓象征着生命和文化的传承。至于果实,在古语中也被称为子,遍布婚床的果实纹饰,对应了‘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语罢,人群中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原来,这就是匠人的小心思啊!”突如其来的一句话,逗得在场同学们哈哈大笑,卧房里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再往里走,一块名为“杖国耆英”的牌匾出现在大家眼前。“古人云:‘七十杖于国’耆,老者也;英,英才也。不难看出,这块牌匾是赏给对社会有功的老人的。”话音未落,一位同学问道:“为什么要给我们这群20几岁的人看70岁的人才能拥有的牌匾呢?”对此,陈转笑道:“跟我走,很快你们就知道答案啦!”就这样,同学们带着疑问绕过玄关,来到了书房展区。看着书房展区的冰梅纹窗格与窗后射出的寒光,同学们的脸上的惑色又增了几分。在众人的惑色中,陈转娓娓道来:“冰梅纹由裂开的冰纹和梅花的形状所组成,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成为人中耆英,就得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这,就是让同学们观赏‘杖国耆英’匾的真意。愿同学们效法冬梅,破冰笑雪争耆英!”此话一出,众人惑色尽消,大家纷纷点头。

离开书房,同学们先后在陈转的带领下参观了门窗展区、牛腿展区、椅子展区等区域,随着时间的流逝,同学们的古民居文化之旅渐入尾声。在“南雍储秀”厅中,陈转停下了脚步,他转过身来,手指牌匾道:“南雍,古之大学也。一百多年前,古时的大学生就在这块匾下学习读书,在经典中寻找着海晏河清、天下安宁的答案;一百年后,今天的我们也在这块匾下相聚,无论古今,天下的读书人都有着同一个目标:成为英秀之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陈转勉励大家:“我们都是南雍之中的英秀,是东方初升的太阳,大家的未来,充满希望!”

现场教学的最后,陈转总结道:“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一个小小的匠心家园,承载的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和血脉希望通过本次匠心家园的参观和学习,增强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增强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自2021年成立并推出“建马有我”品牌以来,社员通过学情调研、座谈会、共读经典、集体备课会、现场教学、“小马进课堂”等形式开展多次活动,助力思政课建设。本次思政课特意邀请青马学社的社长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是“小马进课堂”活动首秀。现场同学表示“讲得太精彩了,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身边的同辈榜样,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学习思政课的热情。”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邹烨对本次“小马进课堂”思政课进行了点评,并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思政课,把思政的理论学习与身边的生活结合起来,从而更加主动地去思考思政课所蕴含的道理,将思政教育中学到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