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皖苏模式探索——我校教师赴皖苏乡村调研

发布时间:2025-02-14浏览次数:0

  211日至14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坎、钞宇、王庆国带领学生前往安徽、江苏开展乡村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黄山市、宣城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等8个村庄,通过实地走访、参观学习村民访谈、干部研讨等方式,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乡村传统文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探索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模式提供实践参考。此次调研不仅是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实地考察,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政教育实践。调研组成员在走访中深刻体会到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了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文化助力乡村旅游: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调研组首站来到黄山市呈坎村。这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八卦布局和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闻名于世。调研组走进村史馆,聆听村民讲述呈坎村的历史文化故事,并与村支书就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进行深入交流。村支书介绍,近年来,呈坎村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发展模式,通过举办民俗活动、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无锡市惠山古镇是无锡历史文化名镇,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调研组参观了惠山祠堂群、惠山泥人博物馆等,感受了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镇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惠山古镇通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等方式,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调研组对呈坎村惠山古镇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做法表示赞赏,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文化体验、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呈坎村和惠山古镇的成功经验表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辅相成。通过创新模式,传统文化不仅得以传承,还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调研组认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时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双赢。


二、文化助力乡村产业: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融合

  传统手工技艺是传统文化重要的一种物质呈现,调研组前往宣城市港口村、常州市百家塘村调研传统技艺对于乡村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港口村拥有悠久的制陶历史,其龙窑文化可追溯至宋代。村内现存多座古龙窑遗址,其中以金牛山龙窑最为著名。金牛山龙窑依山而建,形似巨龙,是宁国市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龙窑,见证了港口村制陶业的辉煌历史。调研组来到宁国市金牛山陶业有限公司,深入金牛山龙窑内部考察,现场体验了烧陶制陶技艺,与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公司为当地促进就业增收、推动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自信方面做出的成绩。

常州市百家塘村致力于挖掘村内锡剧非遗文化,并引入摄影协会、美术协会等,打造文化老街,助力乡村振兴。调研组在村里欣赏了锡剧演出,参观了摄影协会、美术协会等在村内的驻地,实地考察了当地的网红咖啡店,与村支书潘凤娟和优秀创业代表进行了交流。 调研组总结出当地在挖掘锡剧文化,传承非遗技艺;引入艺术协会,打造文化高地;打造文化老街,发展文旅产业等方面的先进做法。百家塘村通过将锡剧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还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将传统制陶技艺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港口村不仅保留了龙窑文化,还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百家塘村通过引入现代艺术元素,锡剧文化不仅得以传承,还成为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金牛山陶业有限公司的运作与百家塘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以相辅相成。调研组建议深入挖掘龙窑文化内涵,开发更多具有文化特色和市场价值的陶瓷产品,将港口村与百家塘村打造成为集文化传承、产业振兴、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村落。


三、文化助力乡村治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

宣城市瀛洲村和湖村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以“孝文化”闻名。湖村村内章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是当地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之一,也是湖村村章氏家族的重要精神象征。调研组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参观了章氏宗祠。 章氏宗祠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祠堂外部展示了“非贪”的壁画,蕴含着传统清廉文化,祠内展示了秋千抬阁等地方民俗文化。

在瀛洲村,调研组参观了内的孝文化广场、孝文化长廊等,并与村民进行座谈,了解当地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情况。村民们纷纷表示,孝文化是瀛洲村的根和魂,村里通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活动,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瀛洲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值得借鉴推广。

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村民的道德观念,也为乡村治理提供了精神支撑。通过弘扬孝文化,瀛洲村实现了乡风文明的建设,这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传统文化作用的宝贵经验。通过交流,调研组提出了加强对章氏宗祠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将其打造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文化活力的建议。 章氏宗祠不仅是湖村村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宗祠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湖村村不仅保留了历史记忆,还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启示我们,乡村文化振兴不仅要注重物质层面的保护,还要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四、文化助力精神共富: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苏州市冲山村是新四军冲山突围的发生地。1941年,新四军六师十八旅在冲山村一带与日伪军展开激战,成功突围,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冲山突围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冲山人奋勇前进。

调研组与村支书马志勤进行了交流,了解冲山村深入挖掘冲山突围精神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做法。调研组还来到冲山突围纪念馆,观摩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了解新四军冲山突围的战斗历程和英雄事迹,学习革命精神。

最后,调研组来到吴江市溪岗村。溪岗古村落位于平望镇区西北,为苏州市历史文化名村、2022年度中国传统村落、江苏省文明村,现有东林桥、刘猛将军庙、周家厅等文物古迹。调研组参观了村内的乡风文明长廊,走入村民家庭与当地居民面对面交流,了解溪岗村在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文化生活、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冲山村溪岗村在充分挖掘本地文化特色基础上,通过弘扬红色文化,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同时,乡风文明建设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支撑。这启示我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增强乡村的文化软实力。


五、总结与展望:探索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通过此次调研,调研组深刻感受到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地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创新发展模式,将乡村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调研组认为,推动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加强乡村文化保护传承。 要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整理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留住乡村的“根”和“魂”。 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发展。 要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提升乡村文化产业的附加值。 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要培养一批乡村文化人才,鼓励和支持乡村文化人才创新创业,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一批乡村文化广场、乡村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为乡村文化活动提供场所和平台。 调研组表示,将认真总结此次调研成果,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学院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实践,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此次调研不仅是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实地考察,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政教育实践。调研组成员在走访中深刻体会到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了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实践,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化日历

    视频推荐

    图说杭科

    声动杭科

    标题32

    标题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