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杭州市百村(社)调查杭科院团队成立仪式暨2025年度杭州市百村(社)调查课题论证会在我校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杨毅,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寿伟义出席活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卢杰骅,富阳区社科联主席黄玉林参加。我校科技处、继续教育管理处、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省社科院、市社科院、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社会代表,富阳区渌渚镇乡村代表等40余人共同探讨论证。
杨毅对杭州市百村(社)调查杭科院团队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杭州百村(社)调查是今年社科院的重点工作,新团队的成立既是对已有调查成果和影响的肯定,也对未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杨毅对杭州市百村(社)调查工作提出四点希望:一要把调查真问题作为基本方法论,直面现实问题,避免“坐而论道”;二要重视理论思考的重要性;三要提高组织化科研工作模式的强大效率,市社科院继续发挥好统筹和集中的作用,各高校发挥好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自主调研;四要提高思想认知,在群众中做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解读宣讲。
寿伟义介绍了杭科院的学脉渊源,并指出,杭州市百村(社)调查不仅仅是一个研究项目,更是一次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大课堂”;不仅是使命、是责任,更是一堂生动的“乡情思政课”。此次与市社科院合作成立调查团队,与省、市属高校携手开展调查研究,在深入调研杭州市农村与城市社区发展现状,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杭州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团队成员务必做到深入实际、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创新思维,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杨毅为杭州市百村(社)调查杭科院团队授牌
黄玉林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五个过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勉励课题组成员,期待课题组能够对富阳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乡村文化等方面提供指导意见。
渌渚镇党委委员陈一婷从文化传承、产业转型和乡村建设等方面介绍了渌渚镇的发展情况。她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以孝善文化、循环经济、浙派民居等为主线,围绕基层治理、农文旅融合发展等课题开展长期合作,产出特色成果,不断深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实现校地人才的共育。
校区域治理研究所所长、杭州市百村(社)调查杭科院团队负责人陈坎作表态发言
论证会上,杭州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陆文荣介绍了2025年度杭州市百村(社)调查课题的总体情况,他指出,本年度杭州市百村(社)聚焦乡村产业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和城市社区党建引领四个主题,革故鼎新,进一步拓展调查的内容和形式。
百村(社)调查子课题项目负责人分别进行了课题论证。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蒋培、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李力东、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张丙宣、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陈坎分别就负责的子课题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民生计方向调研、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调研、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调研、富阳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调研进行了汇报。
浙江大学教授刘志军专家点评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张祝平专家点评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吴太胜专家点评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杨君专家点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秘书长张秀梅专家点评
富阳区渌渚镇莲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贤平作为村社代表发言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杭州市社科院开展百村(社)调研课题项目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对项目下基层调研的深度及其跨领域协作的广度表示由衷赞赏。专家们从理论期待、立场导向以及时代背景等多重维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活动期间,杨毅、黄玉林一行在实地调研了我校匠心家园、汽车学院实训基地,了解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和职业教育办学情况。
此次与市社科院合作,开展市、县(市、区)、镇(街)、村(社)四级联动百村(社)调查活动,旨在充分发挥我校高层次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把党的理论政策送下去,把基层情况摸上来,全面展现杭州超大城市农业社会和城市基层社区的社会底蕴和基层基础,努力为杭州市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先行贡献社科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