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在不同的青蛙图片引导下,多次倾听教师歌唱,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 通过猜谜游戏迁移嘴巴洞洞的经验,在感知洞的奇妙过程中多次玩唱歌曲。
3. 在歌唱活动中,感受猜测“洞洞在哪里”的挑战,体验猜测正确后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各种动物图片,并了解相应的形象特征。
物质准备:河马、鸭子、猪图片各1张,青蛙小图片3张(分别放在河马、鸭子、蛇的嘴巴洞洞中)。
青蛙、青蛙哥哥、姐姐、爸爸图片各1幅。
太阳伞一个、蛇的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1. 倾听关于歌词的故事,感受歌词内容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听谁来了?(教师模仿青蛙的叫声)
幼儿众:小青蛙。
教师:小青蛙是怎么叫的?
幼儿众:呱呱呱。
教师出示小青蛙图片,第一遍范唱。
教师:小青蛙,呱呱呱,要和妈妈玩游戏。他们玩了什么游戏呢?请你们仔细听一听。
2. 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倾听并用动作感受歌词
教师:你们听见小青蛙要和妈妈玩什么游戏?
幼儿1:躲猫猫。
教师:你们用动作做来表示躲猫猫,可以怎么做?
教师提取幼儿的一个躲猫猫动作。
教师边做动作边范唱歌曲第二遍,提问:小青蛙躲到了什么地方?
幼儿2:山洞。
教师:歌曲里说的是:躲进了一个……?
幼儿3:洞。
教师:对,躲进了一个洞。听着歌声,我们一起来做做小青蛙躲猫猫的事情吧!(教师边动作边范唱第三遍,幼儿边听边做)
3. 在邀请“青蛙家族”同伴玩躲猫猫游戏过程中,多次倾听歌曲
教师出示青蛙姐姐图片,说:你们看,这是谁?
幼儿4:青蛙姐姐。
幼儿5:青蛙妹妹。
教师:青蛙姐姐(妹妹)也想和妈妈玩躲猫猫的游戏呢!我们听着歌声做做玩玩。(教师边动作边范唱歌曲第四遍)
教师:再看看还有谁也要来玩躲猫猫游戏啦?(出示青蛙哥哥图片)
幼儿6:青蛙哥哥。
幼儿7:青蛙弟弟。
教师:青蛙哥哥(弟弟)也想和妈妈玩躲猫猫的游戏呢!我们听着歌声做做玩玩。(教师边动作边范唱歌曲第五遍)
教师:看看还有谁也来了啊?(出示青蛙爸爸图片)
幼儿8:青蛙爸爸。
教师:青蛙爸爸也想和妈妈玩躲猫猫的游戏呢!我们可以边唱边做哦。(教师引导幼儿试着边唱边做动作)
4. 游戏:小青蛙躲在了什么洞里
(1)青蛙躲进鸭嘴巴。
教师丰富游戏情境。教师:青蛙又要出门躲猫猫了,这次它会遇见谁呢?会躲在哪里呢?
教师:嘎嘎嘎。猜猜看谁来了?
幼儿众:是小鸭子。教师出示小鸭子的图片。
(教师和幼儿共同歌唱一遍)教师:大家猜猜小青蛙躲在鸭子的什么地方?
幼儿9:鸭子嘴巴里。
教师:请你把小青蛙找出来吧!幼儿9将小青蛙从鸭子嘴巴里找出来。
(2)幼儿反思学唱歌曲的情况。
教师:这次小青蛙玩躲猫猫游戏时要自己唱歌,我们先试着唱一次。
教师:刚刚唱歌的时候,有一句没有听清楚。(发现幼儿的困难句后,教师用唱前一句,让幼儿接唱后一句的方法,帮助幼儿通过练习,提升对歌曲的熟悉度)
(3)青蛙躲在河马嘴巴里。
教师:青蛙出去玩,还会遇见谁呢?教师从黑板的一侧将河马图片慢慢抽离出来。
教师:你们仔细看看,它是谁?(让幼儿看河马部分脸部)
幼儿众:是河马。(教师出示完整的河马脸部)
教师:大家猜猜小青蛙躲在河马的什么地方?
幼儿10:河马嘴巴里。
教师:你怎么知道的呢?(幼儿10将小青蛙从河马嘴巴里找出来)
(4)青蛙躲在小猪嘴巴里。
教师:青蛙出去玩,还会遇见谁呢?(教师说一段谜语:脸蛋圆圆,耳朵肥肥,吃得饱饱,最爱睡觉)
教师:你们猜猜,它是谁?
幼儿众:是小猪。(教师出示完整的小猪脸)
教师:大家猜猜小青蛙躲在小猪的什么地方?
幼儿11:小猪嘴巴里。
教师:你怎么知道的呢?幼儿11将青蛙从小猪嘴吧里找出来。
5. 歌唱游戏:青蛙躲大洞
教师出示太阳伞,丰富游戏情境。
教师:青蛙躲进了一个大洞里,要和妈妈捉迷藏,妈妈一会儿要来找。(教师请幼儿站在伞边,双手抓紧太阳伞唱歌一遍,歌曲结束后幼儿躲到太阳伞下静止不动)配班教师戴着蛇的头饰,掀开太阳伞,小青蛙见是敌人,快速逃跑(跑回座位)。
活动延伸:
(1)在后续游戏中,可以变化小青蛙躲藏的地方,让幼儿进行推理和猜测。通过慢慢积累,让幼儿了解:因为小青蛙躲在小鸭子、大河马的嘴巴里,所以小青蛙也可以躲在小猪的嘴巴里。
(2)在迁移创编后,小青蛙可以躲在不同小动物的(耳朵里等)什么地方。
(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 周洁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