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22年9月8日 | 地点 | 户外活动区域 | |
背景 | 中班的孩子们已经有午睡的习惯,通常在午饭后会有一段时间的安静午睡时间。今天,有些孩子因为天气较热显得有些烦躁,不太愿意按时午睡。 | |||
事件经过 | 午饭后,孩子们都来到午睡区,有的孩子已经躺在小床上准备睡觉,有的则显得心神不宁,尤其是明明,他翻来覆去,不愿意安静下来。李老师注意到了明明的不安,于是她走到明明的小床边,轻声询问他的情况。同时,李老师请助教老师带领已经准备午睡的孩子们一起轻声听故事,以帮助他们安静下来。 李老师在明明的小床旁蹲下来,轻拍着明明的背,温柔地和他对话。 李老师:“明明,怎么还没睡呢?是不是有些热啊?” 明明:“有点热,睡不着。” 李老师:“我给你把小被子轻轻掀开一点,好让凉快些。这样感觉好点了吗?” 明明:“嗯……好多了。” 李老师:“那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正在大森林里,那里很凉爽,还有小鸟在唱歌,你听,叽叽喳喳的声音。” 明明:(闭上眼睛) “嗯,我听见了。” (李老师继续轻拍着明明的背) 李老师:“现在我们来个深呼吸,吸气——呼气——,对,就是这样慢慢呼吸,身体会越来越放松……” 助教老师此时正在用轻柔的声音讲述一个关于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如何准备午睡的故事,全班的孩子们逐渐安静下来。 李老师:“明明,你的眼皮是不是感觉有点重了?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大森林的软草地上,很舒服,很安全……” 明明:(眼皮逐渐闭合) “嗯……好软……好凉快……” 李老师:“好孩子,慢慢睡吧。” | |||
分析
| 在处理孩子们不愿午睡的情况下,李老师首先注意到了个别不安情绪明显的孩子,选择温柔而直接的介入方式,通过轻声对话和肢体安抚,帮助孩子进入午睡状态。李老师用平静而温柔的语气给出简明的指令,例如“闭上眼睛”、“做个深呼吸”。这些指令不仅易于孩子们理解和遵从,还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放松心情,减轻热带来的烦躁感。在互动过程中,李老师通过对话带领明明进行想象,让他把注意力从身体的不适转移到一个美好的场景,这种方法不仅有效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也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更为放松的心理环境。李老师及时调整环境,例如掀开小被子让明明感觉凉快些,这种细节关注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舒适度。同时,利用助教老师讲故事的方法,整体引导全班孩子进入一个安静、放松的状态,这表现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有助于整体管理。李老师在处理明明的问题时,尊重了他的个体需求,通过个别关注的方法,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专属的安抚流程,这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被关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