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至26日,学前教育学院在高桥校区举办了包括说专业说课程、专家讲座、教师分享等内容的系列教研活动,就夯实专业内涵建设、促进学院顺利发展转型、全面迎接人工智能教学改革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讨。
说课展示紧扣师范专业认证工作要求,组织专业主任说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开展说课,并特别安排了新开课程及新入职教师说课展示。
学前教育学院原院长朱丽丽、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副院长许建美、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群带头人纪红霞三位专家担任评委,对教师说课进行了专业点评和指导,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专家建议,教师应聚焦岗位核心能力,深化课程改革,重点厘清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避免相关知识点重复授课现象,部分课程应根据0-6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内容重构。
在人口出生率下降背景下,如何应对0-6岁一体化人才培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与挑战,学院特别邀请了成都师范学院文颐教授作了题为《当前学前教育及婴幼儿照护专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讲座。文教授结合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深厚的理论功底,提出了“对外领跑,参与产业建设,助推园所发展”与“对内强身,加强内涵建设,增强自身实力”的双轨策略,从“校地合作、产学融合、科教融汇”“三协三融、五链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五金建设”两方面提出了破局路径及思考,系统阐述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生竞赛、教学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思路,为学院转型指出了发展路径。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的朱宗顺教授为全体教师作了题为《高校教师科研:路径与分享》的讲座。他围绕“为何要进行科研”“科研应做什么”以及“如何开展科研”三个层面,系统地分享了他的科研心得与经验,强调了科研意识的重要性以及科研路径的选择。讲座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科研指导,激发了教师们的科研热情。
学院散晓燕与宣石两位教师结合培训所获分别作了主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提示语的设计》和《AIGC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的分享。散晓燕讲解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设计原则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她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提示语的设计应遵循简洁、明确、易于理解的原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宣石则通过实例演示了AIGC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包括智能作业批改、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等。他强调,AIGC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学前教育学院院长蔡樟清表示,“此次系列教研活动,是在学院主动应对重大转折、迎接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举行的,目的是要夯实内涵建设,增强自身实力,转变工作理念。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和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优势互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推动0-6岁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助推教师高水平科研项目申报、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