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目标管理责任体制的探索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浏览次数:864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开始不断深化,目标管理作为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在高校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本文在总结实施过程的经验基础上,客观分析了高校目标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目标制定的客观内容要求改进对策。

      双一流背景下,对高等教育事业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目标管理作为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在高校中的应用,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存在形式大于实际、指标操作性不强、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就高校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内容的客观要求及改进策略作出梳理和探讨。

 一、目标管理在责任落实与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管理缺少理论研究支撑

       目标管理制度最初应用在企业,并取得了很好地效果,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实现了目 标管理制度。后来随着高校机制体制改革的 深入,目标管理制度被应用到了高校领域, 并起到了很好地作用。但由于各高校对目标 管理制度的理解不一样,其内容和实施手段 千差万别,所达到的效果根据高校与地区的 不同出现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的体制有所不同,目标管理的重点也不一 样,生搬过来目标管理体系在高校中显得格 格不入。在提升教职工积极性、凝聚力量、提高效能方面,失去了其特殊的功能。学校在制定建设指标和执行目标管理时,往往各 职能部门从自身情况出发,各职能部门之间 缺乏沟通和协调,甚至是急功近利,导致制定的指标缺乏科学性,难以保证目标在各层级间分解。

(二)指标体系设计不够合理

        目标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评估指标体系,体现的是学校内部管理水平,落实学校党委和行政对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干部任 期考核的重要依据。目前,高校目标管理指标设计过于复杂和混乱,关键指标不突出。从而限制了二级组织机构的工作创新,过度追求指标数据。

(三)考核结果与绩效脱钩

        大部分高校人事部门绩效考核有一套标准,与学校的目标管理不完全相符,甚至有些高校目标管理的结果没有在绩效考核中体现。这样的结果使考评客体缺乏积极性,把目标管理考评结果看得比较轻,有些甚至会 认为目标考评结果和自身无关。长此以往, 被评客体不能拿到奖励,也不会受到惩罚, 考评与不考评都一样,目标管理就失去了激励和指导作用。

二、目标制定的客观内容要求

       目标管理的核心就是制定一套能与学校发展方向相一致的量化体系。从内容上落实 学校党委和行政对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干 部任期考核的要求。以下从党的建设和思想 政治工作、高层次人才与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学生工作与毕业生就业、综合管理等十个方面介绍,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强调特色发展,强化指标体系的开放性,以引导二级学院对照各自责任目标在优势领域做优做强。

(一)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党对学校全面领导,坚定办学方向, 强化立德树人。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队伍双带头人双培养机制。协同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大融合。

(二)高层次人才与教师队伍建设

        关注引进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的人数占当年引进计划数的比例;具有博士学位 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教师队伍(含辅导员、实验人员等)数量,学历、职称等结构状况;提高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发挥绩效考核和职称评聘杠杆作用。

(三)人才培养

        积极参与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关注省级以上重大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教学成果、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授授课、教学案例建设情况;制定科学完整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开设高水平硕士生课程。

(四)学科建设

       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特色优势学科、新兴学科,凝练学科方向。明确 ESI 排名、学科评估、省级重点学科、硕士学位点授权点(培育)、学术交流等具体目标和建设重点。

(五)科学研究

        提高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承担产教结合的横向科研项 目的数量和质量;关注教师每年科研经费、 高质量论文数量、科研奖励;面向区域产业和行业重大需求,推进产学研合作。

(六)社会服务

        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建各类创新平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中心及共同办学等创新与服务平台,完善现有各类平台基地的建设布局;大力加强国家重点(分)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与服务平台的申报和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培育和转化;组织科技、文化、法律下乡等公益性社会服务活动。

(七)文化传承创新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粤莞邑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提供理论支持和学术支撑;促进学校与政府 和企事业单位资源共享;加强对区域和城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古村落等传统 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再开发工作;培育和提升大学文化,打造办学质量品牌。

(八)国际合作与交流

        推进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合作育人, 创新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海外创新中心,积极推动大湾区高校联盟建设,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创新。

(九)学生工作与毕业生就业

         学生资助、评奖评优、违纪处分等日常工作规范度;助学贷款毕业生信息提供;学 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与生活指导、能力素质拓展等方面的工作举措;文明寝室 建设;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当年毕业生就业率,着力提高就业质量。

(十)综合管理

        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建设,落实好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开好民主生活会,加强作风建设,增强班子战斗力;建立健全学院财务管理制度和经费使用责任制;落实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

三、目标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明确目标管理的原则性

        目标管理应是目标管理围绕学科建设设计指标体系,推动学校改革发展。遵循提高和凝聚教职的积极性,既要加快效率,提升办学质量,也要兼顾公平,全面推进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二)凝聚二级学院主体意识

        高校改革发展的主体是二级学院,二级学院的建设质量对高校整体发展起决定作用,是确保目标管理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基于高校目标管理的实施路线,凝聚二级学院主体意识应从以下两方面着力。

      1.以学科建设带动学校其它方面建设, 补齐短板

         学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级学院在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二级学院 应从学科建设出发,思考学科的整体布局, 引而推动教学、科研、人才引进等方方面面的发展。从学科建设出发有利于理清思路, 找准问题,补齐短板,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整体战略布局。

      2.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考核办法,强化系统集成

         高校目标管理机制要达成预期效果,需要二级学院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按照学校党政的精神和要求,汇集广大教职员工的智慧,加快制定并通过本学院的具体实施方案;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指导, 确保校院两级考核体系对应衔接、有序实施。目标管理机制推行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强化激励,提高效率,兼顾公平。那么如何加强绩效管理,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工作机制成为执行时的关键。二级学院应从人员总体结构出发,优化考核方法,参照教育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和高校办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目的是引导二级学院明确发展目标、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执行,着力过程

    1.加强研究和论证

       学校先协同各职能部门制订学校整体的发展建设目标,在此基础上各二级学院根据 本学院实际,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 对各指标的制定应反复研究和论证,比对其 他高校的经验和做法,使指标更具执行力。具体指标由院校统一制定,再由各职能部门对二级学院进行考核。

     2.合理划分管理层次

        从管理的方便与执行的效率看,不宜过多地划分管理层次,一般情况下,学校与二级学院组成两级管理。而学院根据自身对建 设指标的把握,动态分配资源。这样有利于提升教职工的竞争力,二级学院更容易突显特色。

    3.职能部门注重平时业务指导

        职能部门对二级学院指标完成情况要及时了解,对部分不达标的学院要及时指导, 及时解决问题,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 做出调整。学校要设立及时的目标管理监控系统,及时掌握二级学院在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社会服务、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完成情况。

    4.进一步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

       考核是管理的指挥棒,要建立目标考核反馈机制,一是向部门反馈考核结果,二是指出改进的方向,三是兑现考核奖惩。

 

        总之,为了促进高校利用目标管理实现自身发展,我们应该深刻理解管理规则的目标,只有充分理解高校管理理论的目标,目标管理才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发展,帮助高校取得一定的目标管理效果,从而突出目标管理在高校实施的可行性。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