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责任制日常考核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浏览次数:904

 摘要日常考核是将年度目标的实现纳入考核管理全过程,这对树立正确的考核导向,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具有积极的作用。以行政机关为例,从考核机制、考核方法等方面,就如何做好日常考核工作进行了探讨。

 

 当前,考核工作已越来越受到各单位的重视和全社会关注,尤其是行政机关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已不仅仅是上级部门对下级单位工作完成情况的简单考核,更是关系到社会群众对行政部门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的理解和评价,对促进工作有效落实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到一个单位或部门,既有目标任务的考核也有干部的考核,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考准考实目标任务和客观评价干部业绩,就是需要研究的内容。有一种看法,认为考核的主要目的在于“年终算总账”,只要年终完成了目标任务即可,至于完成的过程和步骤不是很重要。从管理和考核的角度看,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只是机械地考核目标任务有无完成,缺少对目标实现过程的监督,部分潜在的问题或许还未发现,对干部的评价也存在一定片面性。日常考核重在对完成任务过程的考核,以平时表现为依据,是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手段,正好可以弥补年终考核的部分缺失,从而实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完美效果。本文将从机制建设、实现方法等方面,探讨做好日常考核工作的办法及建议。

    1.  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

        在整个考核过程中,既包括目标任务的考核,也有对干部的考核,两者的关系应该是统一的、紧密相连的,脱离于任何一方的考核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日常考核则是联系两者的桥梁和纽带。对一个单位或部门来说,在机制制度保障下,强化日常考核可以使目标任务考核更加科学化、责任化,干部考核更加具体化、精细化,既有利于加强内部管理和提升整体素质,也增强了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日常考核过程中,就是将目标任务按照工作量、完成周期进行细化分解,大任务分解成若干小任务,年度任务分解为月度任务,推进有计划、有步骤,符合考核工作的科学化要求;在此基础上,将每项任务按照干部履职情况对应到人头,确保人人有事、人人有责,既避免“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同时对目标任务的推进有了长效保障,在考核评价干部时,也不再限于“一时一事”,通过日常考核,可以全面了解干部的工作业绩和综合素养,为客观准确评价干部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2.  注重过程管理

        日常考核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必须以过程管理的思路和机制进行理解和宏观调控,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圆满实现。过程管理的关键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贯穿考核全过程中的每项任务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对每项任务的过程管控,从而达到准确把握考核主线,全面掌握考核动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痕迹化”思路、“日志式”方法运用到过程管理中,建立日常考核工作台账,将日常考核过程有规则地全记录,记录的形式可以是文字、数据和文件等。鉴于记录的信息量和有规则的应用,日常考核台账尽量计算机化,以搭建考核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考核主体和被考核对象交互过程皆为网上操作,两者之间的所有考核行为全部进行流程化、信息化管理,包括目标任务的下达、分解、推进以及监控等,全面实现考核的动态跟踪、监测记录。另外,因为每项任务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在建立日常考核台账的同时,同步建立个人考核业绩台账,责任人负责按时或按需向考核信息平台上报任务推进等有关情况,平台上自动汇总所有信息形成个人考核业绩,并作为年终考核评价的参考。日常考核台账作为实现过程管理的有效手段,不仅实现了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提升工作效能的目的,同时也有效破解了日常考核中面临的“目标任务推进难、考核标准量化难、公平公正保证难”等问题,充分发挥了过程管理在日常考核中的关键作用。

 

    3.  强调多方面评价

       为促进目标任务有效落实,激发干部工作激情,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单位内部引入公示制度,实行奖惩机制,考核信息平台将个人负责的目标任务落实及其他工作情况公开发布,发布时间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或按月或按季度。每个人既可以看到自己的工作业绩及时间进度,也可以看到他人的,有了对比就有了差距,有了参照就有了动力,从而营造出争先创优、奖优惩劣的工作氛围。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互相评价、领导评价等方式,形成阶段性评价意见,计入个人日常考核成绩,达到激励先进、推动中间、鞭策后进的效果。另外,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扩大民主考核,强化无干扰评价,评价过程完全在网上进行,第三方可以是服务对象,也可以是普通群众,评价对象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人,只要客观真实,评价情况就是日常考核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危机意识,使考核过程更加透明、公正,更能体现出民情民意。

 

    4.  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

       考核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业务强,对数据的真实性和信息的时效性都有一定的要求,同时要满足考核的可操作性要求。因此,开发搭建考核信息平台不仅必要而且至关重要,这样一来可发挥计算机和信息软件在业务流转、信息传输、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作用。平台设计必须利用现代软件工程设计理念,满足下面几个主要特点,保证平台运行安全高效。一是稳定性。信息平台运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安全稳定,所以平台软件设计的体系结构很关键,它体现了一个系统本质性的设计思路,对软件系统起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作用,对软件系统在开发初期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综合对比现阶段成熟稳定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实现方式,基于J2EE的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SOA)模式的整合与集成技术路线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它强调复用和松耦合,注重接口和接口标准化描述,可用来构建灵活、可扩展性强及易整合的软件系统,可实现数据和程序的高度共享和轻松整合,并能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业务和技术变化,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多应用证明。另外,考虑到日常考核中产生的数据信息材料大小,选择中型数据库为宜。二是全面性。依据考核业务需要,信息平台面向考核主体和被考核对象,搭建两者之间信息交互的渠道,将整个考核过程日常化、流程化,不仅要满足指标数据分析统计,还要兼顾指标的定性描述。对于被考核对象,报送目标完成进展情况,提交相关考核材料等;对于考核主体,根据目标进展,完成预警监控、督促落实、评价赋分等管理工作。所有的工作无纸化操作,所有的评价网上完成,确保考核的客观、公正。三是可扩展性。考核工作是动态化管理过程,每年的指标体系和考核重点可能不一样,考核业务随着也会发生改变,信息平台也必须相应做出调整,因此在总体设计模型上保证数据库和软件程序方面留有必要的接口,确保平台功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5.  加强考核结果运用

        日常考核是整个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是年终考核的有力补充和有效印证,从一定意义上讲更能反映出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一名干部的主观愿望和努力程度。考核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考核的成效也直接体现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日常考核结果必须表现在机制制度上,表现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对于日常表现好的,可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适度奖励,对于表现不好的则及时提醒改正,这样就充分体现出日常考核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发挥考核的“风向标”和“助推器” 作用,   确保整个考核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6.  结语    

        考核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应该只有年终考核的一次性行为,更应该注重日常考核的“平时功夫”,只要平时功夫下得到位、做得扎实,才能真正将考核转化为促进工作的动力,达到“以考核促工作”的目的。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