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科星系列(十二)| 潘俏菲:十年蝶变——从杭科院到“双一流”博士生

发布时间:2024-08-23浏览次数:0

潘俏菲,智能制造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2014届毕业生,中共党员,2014年考入温州大学,就读于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17年继续在本科院校深造,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超快激光微纳加工。2020年,她考入同济大学,攻读物理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飞秒/纳秒激光损伤。

在硕博期间,潘俏菲以第一作者身份在Langmuir,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等期刊发表论文3篇、《温州大学学报》发表论文1篇;在Photonics Research(Under Review)投稿论文1篇;在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合作发表文章1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参与发明专利15项。


奋斗之路始于对梦想的追

为什么要读博士?潘俏菲表示,“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成为大学老师教书育人的梦想,希望能为同为乡村走出来的孩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希望能将论文发表在祖国的大地上,成为助力国家科研发展进程的一颗小垫片。”

这梦想的启航源于爷爷三次重要的嘱托。十多年前,潘俏菲准备出发去杭科院报到入学时,爷爷在她的笔记本上写下了“做一名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用的人”的殷切寄语,并签名、盖章、写上日期,这份沉甸甸的仪式感给初入大学校门的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准备考研和收到同济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时,爷爷又为她写下了“下定决心”和“在村里的博士山上种一颗树”的谆谆教诲,潘俏菲把这三句话时刻记在心里并常怀感恩,“爷爷虽然话不多,但始终是我向前突破、奋勇前进的动力。”

(图为潘俏菲以第一作者在Langmuir期刊发表的论文)


为了实现梦想,在杭科院就读期间,潘俏菲的各科成绩名列前三,担任班级团支书与校学生会组织部部长,并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生。杭科院三年的求学经历对潘俏菲后来的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她在学校接触到金工实训和加工设备,极大锻炼了动手实操能力,对设备仪器的运行原理和机械构造有了初步启蒙,结合理论学习和车床使用,她建立起机械理论与系统工程的初步知识框架。

这直接影响到她在本科期间选择温州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博期间选择光学方向,“在杭科院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来做实验搭光路、测数据、制备样品及其表征等就变得‘轻车熟路’,一环扣着一环,每一份经历都有意义和价值。”在杭科院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激发了潘俏菲对于未来专业发展的“兴趣点”,也为她后来的硕博研究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潘俏菲说:“选择读博是忠于内心的决定,从杭科院出发,不断探索和沉淀,我相信一定会有所突破。


逐梦之路成于对热爱的坚守

如今,距离潘俏菲从杭科院毕业已经有十个年头。回望过去,她感恩母校,“杭科院是我追梦的起点和支点,帮助我迎着风在广阔的天空中前行。”

大学期间,潘俏菲最爱去的地方是母校的图书馆,除了上课和实训,她几乎都窝在图书馆里看书学习、奋力备战专升本考试。智能制造学院陈娜老师曾说:“俏菲是全院在图书馆刷卡率最高的学生。”

(图为潘俏菲在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


这段努力成长的经历,不仅让潘俏菲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潜移默化地给学弟学妹们传递着积极正面的影响。曾有潘俏菲的“迷弟”“迷妹”偷偷给她留下纸条,写下联系方式并向她表达敬佩之情:“希望自己也能和学姐一样勇于追求梦想。”在后来的日常联络中,潘俏菲尽其所能给予“粉丝们”鼓励和建议,不遗余力提供帮助和支持,“在收到学弟学妹们考上本科和研究生的好消息时,我真的有满满的感动和成就感。”


未来之路源于对自我的认知

谈及对杭科院在校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建议时,潘俏菲提供了很多思路,她表示,“无论是老师、医生、技术人员等工作,任何职业都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但归根结底,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好的。”

(图为潘俏菲在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

而对潘俏菲来说,从事科学研究就是当下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攻读博士学位绝非易事。这需要她时刻保持坚韧心性,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挖掘,打好基础,锻炼科研本领,实现在自己研究方向上的成果突破。对于未来怎么走,潘俏菲有很清晰的自我认知:“当前社会竞争激烈、人才济济,在选择职业之前,我们要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要有自己的独到专长,也要融会贯通结合同领域或多学科开展工作,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心平气和,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职业导师点评


智能制造学院学工办负责人、星远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咨询师  蒋建勋

潘俏菲从杭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通过努力成为同济大学物理学博士生,这是一个跨度相当大的职业转变。职业规划上,她一直明确目标,对物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明确自己要从事物理学研究。专业学习上,她通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积极报考专升本、硕士研究生并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和考试,保持耐心和毅力,持续学习,最终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