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题学习研讨会

10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教师第一时间收听收看大会开幕式直播,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重要报告。

10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齐聚学院会议室开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题学习研讨会,深入交流研讨二十大心得体会,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为进一步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太胜教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和新要求,全面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正确回答、有效解决了一系列新的重大问题,更加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任务。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是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结合马院具体工作目标任务,一要深入学习二十大报告原文,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二要把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要加强二十大精神研究阐释,充分发挥马院学科优势、队伍优势,推出高水平理论研究成果。四要扎实做好二十大精神宣讲,向党校学员、全校师生和社区群众全面、准确进行宣讲。每一位马院教师要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育人工作,做一个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工作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党支部书记李同乐副教授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体现鲜明的历史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鲜明的历史根脉意识。党将百余年的奋斗征程、伟大成就和理论成果,根植于党自身的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二是百年大党的历史自觉。我们党十分注重培养历史思维、拓宽历史视野、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巩固历史自信、发挥历史主动、勇担历史使命三是创造历史的博大胸襟。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不仅要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为人类命运前途开辟新道路。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将持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做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主任熊蕾副教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开幕会上作的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既发出了在新起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动员,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船”和“桥”,清楚告诉我们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样子的”“该如何实现。作为思政教师,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深邃的思想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带领广大学子认识到时代机遇和青年担当,把青春奋斗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毛高仙副教授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光辉历程,带领着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目标,现在正奔赴在实现强起来的中国式现代化大道上。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们必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积极投身于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要坚守岗位,履行职责,立德树人,以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来回应学生的诉求引导学生的成长,在理论讲授和实践行动中助推学生发展,积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负责人林碧纹副教授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宣言书、动员令和行动指南。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把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来抓,保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把二十大的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和新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负责人沈浮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催人奋进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了方向。过去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下一步,我们要在学深、学透二十大报告的基础上,把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陈坎博士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来推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14亿中国人民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胡峻博士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这是我国分配制度中首次明确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是党中央从新时代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出发,加快一次分配与二次分配改革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这就需要从制度建设层面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增强财富分配的公平性,缩小财富分配差距。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综合办负责人张满东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始终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一国两制”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这些年来,港澳同祖国内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化,数以十万计港澳青年到祖国内地学、就业、创业、置业,以越来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书写精彩人生。广大思政教师通过思想政治课让学生们更加坚定爱国精神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爱国人士的努力下,祖国一定会实现统一,祖国的明天会变得越来越好。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赵海颖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2-10-21浏览次数:389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