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至18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院教师开展寒假集体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为主题,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教学展示等形式,深入探讨思政课智慧化课堂建设的新路径。
明确目标任务,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李同乐主持备课会启动仪式。院长卢杰骅在启动仪式上作主题讲话,他围绕《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和学校“创一流,竞百强”的发展目标,提出本年度“守底线、拓赛道,谋篇布局提升马院校内贡献度、属地服务度、同行的辨识度”的工作基调,强调要重点围绕核心工作,挂图作战,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着力推进“人工智能+”课堂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数字赋能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打造具有杭科院马院特色的智慧化教学新模式。
聚焦AI赋能,探索智慧课堂新路径
备课会期间,校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陆亚文教授为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她以《AIGC在教育科研中的应用》为题,深入讲解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研、评、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并鼓励思政教师主动学习新技术。围绕思政大模型建设,她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路径,建议组织攻坚团队,开展数据投喂和模型训练,从而更好地助力思政课教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程振伟以《叙事表达系统赋能思政课堂语言》为题作专题讲座。他重点围绕“叙事表达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思政亲和力语言课堂与叙事策略、“四讲”原则的课堂实现框架、跨媒介叙事工具向课堂的迁移策略、六大课堂叙事技术清单、思政课叙事课堂的效果评估、叙事表达系统的可持续迭代,以及AI赋能教学研究及教师角色的新思考等问题进行了精彩讲授。
深化教研交流,共谋教学改革新图景
交流研讨环节由副院长熊蕾教授主持。谷潇博士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数智化教学场景改革实施方案》为题,分享了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并介绍了国内部分马院应用的优秀案例,为智慧化课堂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毛高仙老师围绕思政课智慧化课堂建设,从数字化赋能的作用、智慧化课堂的现状与挑战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王庆国博士以负责的课程为例,结合“人工智能+思政课”的深入思考,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创新思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邹烨老师针对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实际困境,聚焦从“严管”到“智教”的转变,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价值,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浙江省大中小学思政课示范金课展示一等奖获得者钟婷婷老师从“跨界融合、蝶变成长”的角度,分享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课程建设的经验。
创新实践教学,打造“大思政课”新模式
教研活动期间,全体教师前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了2场实践教学改革专题研讨。在常绿镇新四军两渡富春江红色研学中心,吴文莉老师以场馆中的“渡江船只”为线索,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为主题,以数字人技术为依托,开展现场说课。在渌渚镇周雄纪念馆,裘肖平老师与场馆讲解员密切配合,以《寻访周雄故里,传承孝善文化》为主题进行现场教学展示。现场教学过程中,裘老师将“孝”的内涵从小孝、中孝、大孝三个层面逐一展开,从对父母之爱上升到国家民族之爱,层层递进升华主题。现场展示后,全体教师围绕“大思政课”教学的模式创新开展深入研讨。
凝心聚力前行,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在总结环节,吴太胜教授对本次研讨会给予高度评价,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系列优质成果,并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继续深化AI赋能思政课教学改革。卢杰骅在总结讲话中提出“统一思想、一以贯之、付出行动”三点要求,号召全院教师抢抓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新机遇,共同推动思政课教学的深层次变革与马院的内涵式发展。
本次寒假集体教研活动的成功开展,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改革中迈出坚实一步。未来,学院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新路径,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为学校早日实现“创一流,竞百强”目标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