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请我喝杯茶第59期 | 插上美育的翅膀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311日下午,杭科院“校长请我喝杯茶”第59期主题活动——插上美育的翅膀在匠心家园举行。党委书记范朝辉出席活动,党委委员、副校长赵悦林,13位教师代表和8位学生代表参加。



活动现场,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代表结合专业特色与成长经历,生动诠释了美育的育人价值。城市建设学院学生徐国强从校园建筑美学视角切入,直言“校园文化中轴线的现代设计语言,为杭科院新生上了第一堂美育启蒙课”。旅游管理学院学生徐林歆玥通过课程实践,感悟美育教育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智能制造学院学生黄有城则以在学院宣传部的学生活动经历为例,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在光影构图训练中提升了对美的感知力和捕捉美的敏锐力。



 “美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够为他们搭建起情绪纾解的桥梁。”团委书记,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孟庆东的观点引发了现场师生的共鸣。城市建设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大学生艺术团指导教师王金丹和学前教育学院专业教师陈晶茹结合自身音乐疗愈和舞蹈学习经验,进一步强调了美育在宣泄情绪、磨炼意志、塑造健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商务管理学院程欣楠和学前教育学院章盛怡两位同学听后连连点头,并以书法之静美、舞蹈之灵动为例,讲述了他们在艺术实践中气韵涵养与品格淬炼的双重收获。



 “美育是生命的光合作用,贯穿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赵悦林深刻阐释了美育的终身价值属性,并立足学校发展,进一步强调了完善制度性框架,系统整合第一课堂的审美理论传授和第二课堂的艺术实践深化,重点打造“沉浸式体验美”的特色课程范式的课程建设要求。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童俐从时代性视角提出,要打破传统美育边界,结合数字技术培养兼具文化传承力与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艺术设计学院专业教师李银秀以朱光潜的美学理论为支撑,倡导将艺术鉴赏升级为沉浸式体验。汽车工程学院学生郑季礼忍不住举手发言,呼吁课程设计更加关注工业美学,展现汽车流线型设计中蕴藏着的力与美的平衡。



美育是润物无声的浸润,更是师生思想碰撞与心灵共鸣的同频共振。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卢杰骅提出,要依托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推动美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艺术设计学院李应琅和物联网技术学院王霄悦两位同学结合自己参加中华经典诵读竞赛的备赛经历,指出美育应该是“既有师者讲审美体系授,更要激发学生自主探寻美的能动性”的双向赋能过程。学生处副处长蒋建勋着眼于具体举措,提出要将美育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和专业技能有机融合,引导“00后”大学生在个性张扬的同时追寻真善美的统一。



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美育格局,需要以多维协同机制为支撑。学前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李沐提出,美育建设应要做到“时时能感知、处处可体验、人人皆参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公共事务管理处处长柳浒从空间维度延伸,强调要通过环境改造和场所营造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实践内驱力。图书馆副馆长汤洪庆以“人生是一场追求美的体验”为基点,向师生发出到图书馆“激活发现美的眼睛”的诗意邀约。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董虹星和计划财务处副处长陶丽萍共同聚焦资源统筹和效能转化,分别提出“构建美育课程与专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跨部门资源协同释放育人效能”的解决方案。教务处综合管理岗教师高英当场作出回应,将以实际行动加速推进“三全育人”的美育实施路径,推动审美教育向教学全链条渗透。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范朝辉以辛弃疾诗词为引,结合本期“校长请我喝杯茶”活动在选址和主题方面的深层寓意,系统阐释了美育建设的时代价值。他从职业教育发展视角切入,提出“美育是连接现实世界、精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重要桥梁纽带”。强调要增强美育教育的吸引力和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培养具有“审美自觉”和“美育自觉”的复合型人才;要遵循“发现美、服务美、创造美”的渐进逻辑,以长远的发展眼光将美育建设融入育人的全周期全过程;要坚持以“开放共创”的理念引领美育实践,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浸润中拓展国际视野,使美育成为激发情感联结、凝聚文化共识的纽带。“携手共建,美美与共,为杭科院实现‘九大跃升’和‘创一流 竞百强’的总体发展目标插上美育的翅膀”!




供稿: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3-13浏览次数:0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