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联合富春三桥幼儿园、富阳区教育局及家长代表,共同启动“童耕园”2025劳动教育项目,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潘建峰,富阳区教育局副处级组织员唐燕萍,学前教育学院、富春三桥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参加。
高校主导:专业筑基,激活劳动教育新生态内核
杭科院学前教育学院通过跨学科组建团队,依托专业资源构建起“劳动+科学+美育”三维育人体系,将劳动知识转化为趣味实践,以此打造劳动教育新生态引擎。在这一过程中,学前教育学院的学生与幼儿携手完成结对种植、观察记录等任务,在真实场景中实现“教学研用”一体化成长。潘建峰指出:“高校不仅是人才培养基地,更应成为区域教育创新的策源地。”学校通过资源整合与课程创新,打造三维育人课程体系,打通职业能力培养与幼儿教育需求的闭环,实现幼教人才实践能力与幼儿核心素养的双向提升。
园校共生:双向赋能,延展劳动教育新生态边界
富春三桥幼儿园园长詹国芬认为,将种植活动从课堂延伸至大学,是一种极具意义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与大学生共同构成了“成长共同体”。幼儿通过参与翻土播种、制作植物标识等具体任务,切身感受到“做中学”的乐趣;而大学生则在观察与指导幼儿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园方与高校联合设计的“植物成长承诺宣言”等环节,巧妙地将责任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入劳动过程之中。这种劳动教育的新生态,打破了学段之间的壁垒,使大学生能够运用其专业智慧,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同时,幼儿的奇思妙想也为高校的教育实践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从而形成了共生共长的良性循环。
政校共融:机制创新,筑牢劳动教育新生态根基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关键纽带,杭科院与富阳区教育局通过政校共融,将构建从课程研发到实践落地的完整闭环,让教育回归生活本源。活动现场,双方领导为幼儿种植起土,种下充满希望的金菊幼苗,以实际行动展现对劳动教育新生态的坚定支持。唐燕萍在致辞中强调:“通过搭建政校协同平台,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向基础教育转化,让劳动教育新生态扎根区域教育体系,为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家校共频:情感浸润,拓展劳动教育新生态外延
劳动教育新生态高度重视家庭的情感联结功能。借助“农耕牵牵门”入场仪式以及家庭养护计划打卡等创新设计,家长的角色从旁观者成功转变为参与者。活动中,家长与幼儿共同制定植物养护承诺,在家庭场景中延续劳动教育价值。
本次活动以《牵牵农耕,共育成长》为主题,通过高校、幼儿园、教育局与家庭四方协同,深度实践劳动教育新生态,为幼儿全面发展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童耕园”实践的“高校研发-园所实践-行政赋能-家庭反馈”新生态,打破了领域边界、凝聚了育人合力,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生态化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