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味道跨越代际,在教育传承中始终同频共振。5月13日,2025“真理的味道·行知青年说”启动仪式暨宣讲首讲在高桥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70后、80后、90后、00后师生首次同台开讲,以跨代际对话激荡理论传承的青春力量。党委书记范朝辉以《代际对话:经济发展中的奋斗密码》为题展开主题宣讲。党委副书记寿伟义,党委委员、副校长赵悦林,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卢杰骅出席活动,与职能部门、各党总支负责人、各高职二级学院团工作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共同见证这场跨越年龄的思想碰撞。
“从20世纪80年代父辈眼中的'铁饭碗',蝶变为数字经济时代杭州最大的数据中心——杭钢集团的转型历程,正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产业升级的缩影。”范朝辉以一张杭钢老照片为引,生动勾勒出计划经济时代“70后”眼中的“大厂记忆”。他指出,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实践,到加入WTO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再到创新驱动实现从“跟跑模仿”到“领跑突破”的跨越,其背后依托的是“不折腾”的战略定力、“强命脉”的产业布局和“惠民生”的发展导向三大核心密码。
“从四十年前'为国炼钢'到四十年后'为国造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担当。”他强调,学校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将国家战略作为人才培养的“导航仪”,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赛道中交出顺势而为的“高职答案”。面对“认知天花板”,范朝辉向00后学子抛出“认知跃迁三问”:“你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否有助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你掌握的技能,十年内会被机器人取代吗?”“你的持续学习力能否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他号召青年以“未来视角”重塑自我,投身绿色职业新领域,锻造硬核竞争力,以攀登者精神勇闯变革洪流,在时代发展新浪潮中乘风弄潮,奋楫争先!
范朝辉为宣讲团代表授旗
寿伟义、赵悦林为“行知青年说”
理论宣讲团成员颁发聘书
活动现场,理论宣讲团师生接力诠释真理的多元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80后”教师钟婷婷以《执好杭科奋进三色笔,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为题,剖析高职教育赋能乡村发展的创新路径;学前教育学院杨叶青、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欣然和城市建设学院朱彦臻三位“90后”教师,分别聚焦共同富裕、生态文明与工匠精神,通过《陶行知的歌声与浙江共富密码》《从“18克垃圾”看两山理论的浙江实践》《肩扛使命,青春打磨“大国工匠”》等主题,串联起教育传承与时代使命;“00后”学生代表郑程宰、王丽霖、罗梓菲和陈佳雯则立足青年视角,以《一只羊的共富长征路:大源羊肉如何“啃”出乡村振兴新答卷》《山海共富路,浙川一家亲》《非遗星河中的女性光芒——以血肉之躯铸就千年绝技》《花园真好》等鲜活实践案例,展现新一代在产教融合、文化传承与绿色发展中的责任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 钟婷婷
《执好杭科奋进三色笔,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学前教育学院 杨叶青
《陶行知的歌声与浙江共富密码》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欣然
《从“18克垃圾”看两山理论的浙江实践》
城市建设学院 朱彦臻
《肩扛使命,青春打磨“大国工匠”》
物联网技术学院 郑程宰
《一只羊的共富长征路:大源羊肉如何“啃”出乡村振兴新答卷》
学前教育学院 王丽霖
《山海共富路,浙川一家亲》
旅游管理学院 罗梓菲
《非遗星河中的女性光芒——以血肉之躯铸就千年绝技》
城市建设学院 陈佳雯
《花园真好》
本次活动既是2025"真理的味道·行知青年说"的首场宣讲,也是杭科院"职业教育活动周"的特色实践。作为我校"大思政课"品牌活动,"行知青年说"自2021年启动以来,通过青年视角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累计开展主题宣讲40余场,覆盖师生逾万人。2025年“行知青年说”全新升级,创新构建师生共研、校社协同的思政育人平台,通过"育人大先生+朋辈小先生"模式,延展打造"青春朋辈说""青年教师说""校社协同说"等多元宣讲矩阵,在弘扬教育家精神与践行生活教育思想中凝聚青春力量,为学校“创一流、竞百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