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学校教务处召集全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论证会,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潘建峰出席会议。学院副书记何剑敏及课程组成员查香云、洪德衍、罗盛章参加会议。会议特邀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陈静远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徐新黎教授参与论证,教务处、各二级学院教学院长参加会议。
学院副书记何剑敏汇报了课程前期建设情况。他表示,学院自2024年启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专项,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团队,联合虹软科技等企业共同组建课程开发团队,赴杭州市多家科技企业开展调研,通过访谈等形式,精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同时也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论证,确保教学内容与区域数字化发展需求同频共振,课程团队通过多次专题研讨,围绕课程定位、内容框架及实施路径最终形成课程建设方案。人工智能通识课责任教师查香云,通过AI视频及PPT现场展示了“通识+专业”融合课程设计思路及具体教学实施方案。课程组核心教师洪德衍,结合企业AI实践应用成果详细阐述当前企业对AI人才的现实需求及课程项目设计。
陈静远教授和徐新黎教授对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建设方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定位准确、内容前沿、路径清晰”,同时也提出要加强数据科学基础教学、增设本地化大模型部署实践课程、优化提示词工程与智能体设计内容等优化建议。专家特别指出,课程设计的“AI+办公”模块、“AI+专业”模块以及校企协同开发的产业级实践项目,充分体现了课程特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结合,具有显著的示范意义。会上,二级学院代表教师分别就专业与AI融合的拓展方案展开分享。
副校长潘建峰总结时充分肯定了课程组的前期工作,评价课程团队通过扎实的前期调研和科学的顶层设计,为全校人工智能教育改革树立了标杆。潘建峰指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是学校深化数字化教育改革的战略性工程,后续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构建“通识+专业”融合课程体系;二是加快师资培训与教学资源开发,确保2025年秋季学期高质量开课;三是强化课程论证,围绕目标定位、内容框架及实施路径形成科学方案,打造具有前瞻性的人工智能教育范式。
下一步,学院将在教务处指导下、协同各二级学院,以课程拓展项目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为重心,充分结合各学院特色化案例,打造“通识+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兼具AI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杭州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