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搬进郁达夫故居

把课堂搬进郁达夫故居

 

    周五,阳光和煦,秋意正浓。为了让学生在熟悉的文化情境里进行生动的学习,积极利用当地蕴藏着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实现课堂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中“游”,学中“品”,文法系公选课《跟我游——文学中的浙江》的课程老师带领同学们前往郁达夫故居参观学习。

    郁达夫,是一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化名人,是富春江的山水孕育了他的才华。也是一位让人景仰的烈士,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永远刻着他的名字。

    郁达夫的故居在鹳山公园内。一道低矮的围墙,圈着的一方小小的庭院,是一座三开间的楼房。同学们走进故居,看到了郁达夫当年生活的地方,还有介绍郁达夫的生平和创作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许多达夫的故交名流惠赠的字画,对郁达夫的人格精神、文学创作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同学们读着陈列在客厅里的鲁迅先生的《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看到诗的尾跋题有“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对鲁迅与郁达夫的深切情谊多了一份了解。故居旁,还可寻到狭窄的达夫弄。

    鹳山,也是郁达夫自小常与其长兄郁华登山游览、观景作诗的地方。沿鹳山石阶而上,我们到达双烈园,那是为纪念郁达夫和他的哥哥郁华的。园中有安葬郁华烈士血衣的血衣冢;碑石二块,上刻双烈半身图像,下刻小传;亭中立有诗碑,茅盾于1980年为该亭题词为“双松挺秀”。山上,还有郁华郁达夫史料陈列馆。同学们认真浏览,走近郁达夫,触摸历史,得到心灵的感悟。

    顺山路而下至三面临水的鹳山石矶,矶头立有“严子陵垂钓处”石碑,东侧巨石上的“登云钓月”四字,是苏东坡游历此地所书。大家观览富春江,回味着课堂上学过的吴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感受如诗如画的景色。

   同学们还参观了“二董纪念馆”,内有清代大臣董邦达、董诰父子的清廉、正气、为学的事迹;欣赏了郁达夫侄女郁风和她的丈夫黄苗子先生的书画作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同学们对参观实践活动深有感受,同学们说:

    “浙江中的文学是纸上得来的,而文学中的浙江更要我们走出去感受浙江中的文学。”

    “我觉得这门课程能把我们带入到另一个世界,那个属于人文、山水的世界。”

    “实践活动——游富春郁达夫故居,使我们更贴切生活中的文学,文学来源于生活,感动来源于观察。”

 

 

 

 

 

                                                       文法系

                                                  二O一O年十二月六日

 

供稿:宣传部发布时间:2010-12-08浏览次数:473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