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杭科院汽车-模具专业“3+2”人才培养与选拔工作研讨会在机电工程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8所合作中职学校的领导和专业负责人应邀参会,副校长何树贵、教务处副处长马永良、教务处项目建设科科长赵志文,以及机电工程学院的领导和专业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机电工程学院院长罗晓晔教授主持。
何树贵副校长在会上分析了中高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认为其进程正在不断加快,而“3+2“人才培养日渐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校当前“3+2”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何树贵副校长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包括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招生制度、评价方式等;二是加强人才培养一体化,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做到教学内容不重复;三是加强质量监控一体化,实施专项自查自补,展开交流和沟通,建立“3+2“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马永良副处长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从本地区产业和行业的需求出发;二是专业选修课程要兼顾本地的行业,体现地方特色;三是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前3年与后2年的衔接;四是前三年的培养方案可以不同,允许有自己的培养方案;五是中职学校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
招生就业处曲海洲副处长详细解读了三年后人才培养选拔方案,解析了竞赛加分等的级别要求,确定了选拔考试和成绩公布时间,要求各合作学校统一标准,严格执行。罗晓晔教授对“3+2”《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结构体系、职业技能标准、主要核心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等环节进行了详细分析,特别强调中职要考出模具制造工中级与国家制图员证书,高职要考出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高级,以满足行业产业链人才需求。包卫平高级工程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也作了详细的剖析。
模具专业5所学校、汽车专业3所学校分场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讨,达成了以下共识:一是模具专业的5所学校与汽车专业的3所学校相同专业应当有统一的“3+2”人才培养方案;二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在中职学习期间不间断,专业课考出2本技能证,做到与高职课程衔接;三是专业拓展课程增加“单考单招”考试内容、确保“3+2”未录取学员再次报考;四是语文、数学、英语选拔考试大纲与“单考单招”相同;五是专业课选拔要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尽早发到8所学校;六是中职教学第6学期的学习安排,高职部分职业课程可以下移;七是中高职一起考核,确保教学质量。
此次大会顺利完成了模具和汽车专业“3+2”人才培养方案、人才选拔方案的制定,增强了中高职一体的衔接,为推进省级两个教改课题的开展打好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