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曲海洲
人物名片:
曲海洲 现任学工部副部长、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招生就业办主任。工程硕士学位。2006年进入杭州成人科技大学(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从事过学生工作、成教工作、高职招生工作。曾荣获2006年度校优秀共产党,2008年度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8年度校先进工作者,2009年度杭州市教育局优秀教育工作者,2011年度校先进工作者,2012年度杭州市教育局优秀教育工作者,2011-2012年度杭州市教育工会“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
9月14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3000多名新生,八方学子齐聚杭科学府,这可忙坏了奋斗在招生就业第一线的曲海洲老师。在这时间仿佛也加快了步伐的日子,曲海洲老师于百忙之中接受了学校新闻中心的采访。眼前的曲海洲,黝黑的额头上布满汗水,比温文尔雅的教师形象更多一份忙碌和操劳。岁月在他的容貌刻下沧桑的痕迹,但掩不住他热诚的工作态度和充沛的工作精力。对曲老师的采访交流,更像是一个倾听欣赏的过程——倾听欣赏他对事业和家庭的完美平衡与协调。
招生路,辛勤不停
五年来,曲海洲以鲜明的数据见证了杭科院这所新兴院校的成长。2009年,杭科院首次招生,高考录取分数线在全省近50所高职院校中排第27名,第二年上升到第15名,第三年更是进入了全省前10名。五年时间里,杭科院招生人数也连年上升,从第一年的1750人上升到今年的3127人,现在校生人数近8200人。2012年至2013年,杭科院第一届、第二届毕业生“破茧成蝶”走向社会,就业率和签约率高达97%和95%以上。
在每年都更新变动的招生就业数据背后,有着曲海洲的一份辛劳。说起这一切,曲海洲感慨万千,他说:“从刚着手工作时的千头万绪,到后来面对繁杂的招生、就业数据也能从容不迫、井井有条,我与学校一同进步着。”
面对学校的成长和进步,面对这一路上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曲海洲的态度是谦逊、积极的。“对于现在的工作,我还不能给自己满分。”曲海洲还有进一步的工作目标。“我接下来的努力方向,就是为我们杭科院的毕业生找到更好的工作。”曲海洲说。为此,他打算与杭州、上海等地的各大国企和大型企业接洽,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事业经,热情不灭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是胡锦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曲海洲笃行的铮铮誓言。他认为,学校的口碑,不仅仅在于招生数量的多少、招生分数线的高低,更关键的是毕业生的质量。曲海洲由衷地希望,从杭科院走出去的毕业生,是受到企业欢迎的,是供不应求的。
曲海洲坚信,爱与责任,乃师德之魂。“作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学生毕业了,成才了,作为老师的我们就会感到欣慰,多年的付出也就得到了回报。”
细致,是同事们对曲海洲工作的普遍印象。同事小孙说:“曲老师在工作中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很多我们没有想到的环节他都考虑到了,这让平时做事比较毛糙的我们学到了很多。”小孙还透露,每个新学年,曲海洲都会为新生编写《新生宝典》,其中包括学校简介、校史沿革、新生指南、心灵相约、各类竞赛、生活攻略、便利信息等,这本精美的小册子总能为初来乍到的新生们提供了诸多方便。
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曲海洲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奋发进取的热情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不懈努力着。
曲海洲和他的工作团队
家庭心,责任不减
在工作上,曲海洲勤勤恳恳;在家庭中,曲海洲努力协调。在同事们眼中,曲海洲不仅是个完美主义的“工作狂”,更是一个兼顾家庭的好男人。
同事俞凯对此佩服有加:“曲老师的妻子是社区民警,加班加点是常事。在他女儿还没住校前,他坚持每天下班回家烧饭给女儿吃。这两年,曲老师的父母接连生病住院,学校的任务又很重,看着他学校医院两头跑,真的很辛苦。很难想象他是怎么把工作、家庭和自己平衡的如此和谐。”
然而,在曲海洲看来,对于家庭他还带着些许愧疚。从2009年担任学院招办主任以来,加班和出差已成了常事,工作的繁忙,使他很少有时间陪伴在父母、妻子和女儿左右。提及这些,曲海洲心中留存着许多遗憾。
有一次,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并做了手术,当时曲海洲要完成学校布置的重要工作,在工作的间隙,他问候了母亲的病情,没想到母亲得的竟然是癌症,这件事使他一直很内疚。
今年4月底,父亲因病离世。曲海洲回忆,父亲离世的时间恰巧是五一假期的前一天,自己仅请了半天假,在医院陪伴父亲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在七天假期期间,为父亲办理了身后事。他感叹:“真不知是父亲的体谅还是上天的眷顾,让自己这样仓促地尽了儿子的孝道。”
说到女儿,曲海洲既是骄傲也是歉疚。“女儿从小就很独立,不管学习还是生活,都不需要我们操心。在她小学的时候,就能自己坐12站公交车去上学。”曲海洲还谈到,女儿今年刚上高中,考虑到自己和妻子的工作较忙,在家时间少,只好让女儿选择住校。上半年,读初三的女儿获得了保送高中的资格,但填写志愿表的当天,自己手头有工作,不能陪女儿一起去学校。然而学校规定,志愿表必须要有一位家长到场签字。百般商量下,学校才答应由他写委托书,委托一位同事去女儿学校代替他签字。
曲海洲的眼中,流露出对女儿的亏欠,也流露出作为一位父亲对女儿深深的关爱。在这许多的遗憾和愧疚背后,是曲海洲对于家庭的一份责任。
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曲海洲默默耕耘着他的无悔人生,凭借着独特风采和个人魅力,感染了身边的人。他真切地践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生动地诠释了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追求。